博舒替尼在2005年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作为治疗成年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一线药物。相较于伊马替尼,博舒替尼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广谱的酪氨酸激酶抑制作用。它可以有效地干扰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从而达到抑制白血病进展的目的。

尽管博舒替尼在治疗白血病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但亦存在一些副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疲劳等。此外,由于其广谱的酪氨酸激酶抑制作用,博舒替尼也可能会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例如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因此,在使用博舒替尼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象和肝功能,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总结来说,博舒替尼作为第二代TKI药物,为那些对第一代药物无效或耐药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它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广谱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地干扰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博舒替尼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医生和患者需要密切合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马明, 张晓燕. 《新药评价与临床应用》(第三版).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 Cortes JE, et al. Bosutinib versus imatinib for newly diagnosed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results from the randomized BFORE tri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8, 36(3): 23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