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伐替尼副反应都有哪些
病情描述:乐伐替尼副反应都有哪些
展开2023-07-14 16:55:19
1回答
117浏览
好问题
病情描述:乐伐替尼副反应都有哪些
展开2023-07-14 16:55:19
1回答
117浏览
好问题
张胜泉
问药网药师
首先,乐伐替尼可能引起高血压。研究表明,患者在使用乐伐替尼期间可能经历血压上升的情况。这是因为乐伐替尼抑制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等多种靶点,导致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通常会监测患者的血压,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其次,乐伐替尼还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研究发现,乐伐替尼对甲状腺的影响是双相的,既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引起患者出现疲劳、体重增加、便秘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因此,在治疗期间,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此外,乐伐替尼还可能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异常。一些患者在使用乐伐替尼后会出现蛋白尿,这可能是由于乐伐替尼引起的肾小球损伤导致的。因此,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检查尿液蛋白,并进行肾功能评估。
另外,乐伐替尼还可能引起消化道反应。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这是由于乐伐替尼对胃肠道的影响,导致胃肠蠕动增加和胃酸分泌增加。在治疗期间,患者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适量进食、避免食用容易引起不适的食物等方式缓解这些副反应。
还有一些较为罕见但严重的副反应,包括肝损伤、心脏毒性和出血等。因此,在使用乐伐替尼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并与医生保持沟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剂量和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总的来说,乐伐替尼在治疗实体瘤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但它也可能引起一些副反应。在使用乐伐替尼期间,患者需要密切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并与医生保持沟通,以便及时处理和调整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或预防乐伐替尼的副反应,以确保患者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得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不适症状的发生。
功能主治:口服激酶抑制剂,治疗多种恶性实体瘤,改善患者生存
用法用量: 1.肝细胞癌 对于体重<60kg的患者,本品推荐日剂量为8mg ( 2粒4mg胶囊),每日一次: 对于体重≥60kg的患者,本品推荐日剂量为12mg (3粒4mg胶囊),每日一次。 2.分化型甲状腺癌 本品推荐日剂量为24mg (2粒10mg胶囊和1粒4mg胶囊),每日一-次。 其他详见说明书。 【不良反应】 1、高血压:在肝细胞癌III期临床试验中,有44.5%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出现了高血压(包括舒张压升高、血压升高、高血压和直立性高血压),23.5%的患者发生3级高血压。从用药至高血压出现的中位时间为26天。大多数患者在暂停给药或减量后恢复正常,其中需要暂停给药的患者为3.6%,需要减量的患者为3.4%。1例患者(0.2%)由于高血压而停用仑伐替尼。 2、蛋白尿:在肝细胞癌III期试验中,有26.3%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出现蛋白尿,3级反应发生率为5.9%。从用药至蛋白尿出现的中位时间为6.1个星期。大多数病例在暂停给药或减量后恢复,其中需要暂停给药的患者为6.9%,需要减量的患者为2.5%。0.6%的患者由于蛋白尿永久性停药。 3、肾衰竭和肾功能不全:在肝细胞癌III期临床试验中,有7.1%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发生肾衰竭/肾功能不全事件。1.9%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发生3级或以上不良反应。 4、心脏功能障碍:在肝细胞癌III期临床试验中,0.6%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发生了心脏功能障碍(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心肺衰竭)(0.4%为≥3级)。 5、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在肝细胞癌III期临床试验中,仑伐替尼治疗组发生了1例PRES事件(2级)。 6、肝脏毒性:在肝细胞癌III期试验中,最常报告的肝脏毒性不良反应为血胆红素升高(14.9%)、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3.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1.1%)、低白蛋白血症(9.2%)、肝性脑病(8.0%)、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7.8%)和血碱性磷酸酶升高(6.7%)。从用药至出现肝脏毒性不良反应的中位时间为6.4周。26.1%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发生了≥3级的肝脏毒性反应。3.6%的患者发生肝衰竭(包括12例患者的致命性事件)(所有均≥3级)。8.4%的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包括4例患者中的致命性事件)(5.5%的患者≥3级)。仑伐替尼组肝脏毒性事件导致了17例死亡(3.6%),索拉非尼组中有4例死亡(0.8%)。分别在12.2%和7.4%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中,发生导致暂停给药和减量的肝脏毒性不良反应;在5.5%的患者中,发生导致永久停药的肝脏毒性不良反应。 7、动脉血栓栓塞:在肝细胞癌III期试验中,2.3%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出现了动脉血栓栓塞事件。有10例(0.45%)动脉血栓栓塞患者(5例心肌梗死,5例脑血管事件)产生致命性结局。 8、出血:在肝细胞癌III期临床试验中,24.6%的患者报告了出血,其中5.0%为≥3级。3级反应的发生率为3.4%,4级反应的发生率为0.2%,7例患者(1.5%)发生5级反应,包括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肠出血和肿瘤出血。从用药至出血首次发生的中位时间为11.9周。由于出血事件,3.2%的患者发生给药暂停,0.8%的患者发生减量,1.7%的患者发生停药。 9、胃肠穿孔和胃肠瘘形成:在肝细胞癌III期临床试验中,1.9%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报告了胃肠穿孔或胃肠瘘事件。 10、非胃肠瘘:仑伐替尼用药与瘘病例相关,包括导致死亡的反应。在各种适应症中都观察到涉及胃或肠道以外的身体部位的瘘。在治疗期间的不同时间点报告了该反应,范围从仑伐替尼开始治疗后2周到大于1年,中位延迟约3个月。 11、QT间期延长:在肝细胞癌III期试验中,6.9%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报告了QT/QTc间期延长。QTcF间期延长大于500ms的发生率为2.4%。 12、腹泻:在肝细胞癌III期试验中,38.7%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报告了腹泻(4.2%为≥3级)。 13、低钙血症:在肝细胞癌III期临床试验中,1.1%的患者报告了低钙血症,其中0.4%为3级反应。1例患者(0.2%)由于低钙血症暂停给药,未发生减量或停药。 14、血促甲状腺激素升高(TSH):在肝细胞癌III期临床试验中,89.6%的患者具有小于正常基线上限的TSH水平。在69.6%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中观察到TSH水平高于基线正常上限。(详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