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必素(AmBisome)能治疗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吗
病情描述:安必素(AmBisome)能治疗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吗
展开2025-05-17 15:04:43
1回答
1110浏览
好问题
病情描述:安必素(AmBisome)能治疗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吗
展开2025-05-17 15:04:43
1回答
1110浏览
好问题
李娟
问药网药师
安必素(AmBisome)能治疗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吗,安必素(Amphotericin)适用于患有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因肾损伤或药物毒性而不能使用有效剂量的两性霉素B的患者,或已经接受过治疗无效的患者均可使用。
安必素(AmBisome)是一种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真菌感染。它在临床上的使用颇为广泛,特别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如癌症患者或艾滋病患者。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指因化疗、放疗或其他原因导致患者中性粒细胞数量下降,从而容易发生感染的疾病。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必素是否能够有效治疗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
1. 安必素的药理作用
安必素的主要成分为两性霉素B,属于抗真菌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中的甾醇结合,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真菌细胞的死亡。由于其脂质体的结构,安必素对人体细胞的毒性相对较小,适合于那些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患者使用。
2.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特征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通常发生在接受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中,表现为体温升高和中性粒细胞数量降低。中性粒细胞是机体防御细菌感染的重要免疫细胞。当它们的数量减少时,患者的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措施。
3. 安必素在治疗感染中的效果
在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中,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常为真菌。安必素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抗真菌效果,尤其是在治疗由念珠菌和曲霉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方面。因此,对于这种患者群体,安必素可以在控制感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帮助降低发热症状及进一步的并发症。
4. 临床应用中的考虑
尽管安必素在控制真菌感染方面具有优越性,但使用时仍需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及潜在风险。由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免疫功能脆弱,使用安必素时应与其他抗生素和支持疗法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感染风险。此外,在使用安必素时,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肝脏和肾脏功能,以便及时调整剂量。
综上所述,安必素(AmBisome)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在治疗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真菌感染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效果。通过合理的药物应用和监测,可以显著提高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功能主治:一线抗真菌药物,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有效率高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静脉用药:开始静脉滴注时先试以1~5mg或按体重一次0.02~0.1mg/kg给药,以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每日或隔日增加5mg,当增至一次 0.6~0.7mg/kg时即可暂停增加剂量,此为一般治疗量。 成人最高一日剂量不超过1mg/kg,每日或隔1~2日给药1次,累积总量 1.5~3.0g,疗程1~3个月,也可长至6个月,视病情及疾病种类而定。 对敏感真菌感染宜采用较小剂量,即成人一次20~30mg,疗程仍宜长。 鞘内给药:首次0.05~0.1mg,以后渐增至每次0.5mg,最大量一次不超过1mg,每周给药2~3次,总量15mg左右。 鞘内给药时宜与小剂量地塞米松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同时给与,并需用脑脊液反复稀释药液,边稀释边缓慢注入以减少不良反应。 局部用药:气溶吸入时成人每次5~10mg,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成0.2%~0.3%溶液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时本品浓度为0.01%~0.02%,每日吸入2~3次,每次吸入5~10ml;持续膀胱冲洗时每日以两性霉素B 5mg加入1000ml灭菌注射用水中,按每小时注入40ml速度进行冲洗,共用5~10日。 静脉滴注或鞘内给药时,均先以灭菌注射用水10ml配制本品50mg,或5ml配制25mg,然后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不可用氯化钠注射液,因可产生沉淀),滴注液的药物浓度不超过10mg/100ml,避光缓慢静滴,每次滴注时间需6小时以上,稀释用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应在4.2以上。 鞘内注射时可取5mg/ml浓度的药液1ml,加5%葡萄糖注射液19ml稀释,使最终浓度成250μg/ml。 注射时取所需药液量以脑脊液5~30ml反复稀释,并缓慢注入。 鞘内注射液的药物浓度不可高于25mg/100ml,pH值应在4.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