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帕替尼(Upadacitinib)的治疗过程中如何控制感染风险?
病情描述:乌帕替尼(Upadacitinib)的治疗过程中如何控制感染风险?
展开2025-02-13 12:10:47
1回答
1425浏览
好问题
病情描述:乌帕替尼(Upadacitinib)的治疗过程中如何控制感染风险?
展开2025-02-13 12:10:47
1回答
1425浏览
好问题
黄斌
问药网药师
乌帕替尼(Upadacitinib)的治疗过程中如何控制感染风险?,乌帕替尼(Upadacitinib)适用于:1.类风湿性关节炎。2.银屑病性关节炎。3.特应性皮炎。4.溃疡性结肠炎。
乌帕替尼(Upadacitinib)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Janus激酶(JAK)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其免疫抑制特性,患者的感染风险可能增加。因此,合理控制感染风险是提高治疗效果和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1. 感染风险的识别
在使用乌帕替尼治疗之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医学评估,包括既往的感染史和当前的健康状况。识别潜在的感染高风险因素,例如活动性结核、病毒性肝炎和其他慢性感染,是提前干预的关键。此外,了解患者是否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以及是否伴有糖尿病、肺病等基础疾病,也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免疫预防接种
在治疗前,医生应评估患者的疫苗接种史,并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预防接种。尤其对于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等,提前接种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在接受乌帕替尼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的风险。重要的是,疫苗接种应在开始免疫抑制治疗的前几周完成,以确保充足的免疫反应。
3. 定期监测与随访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定期接受医疗随访,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及感染标记物的监测。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因乌帕替尼治疗可能引起的感染并及时处理。例如,出现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等情况时,医生可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或采用其他支持性治疗,从而进一步控制感染风险。
4. 教育与自我管理
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应接受关于感染风险的教育,了解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卫生等。同时,患者需要学习识别感染的早期症状,如发热、持续咳嗽、皮肤红肿等,并及时就医,以便于早期发现和处理感染,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乌帕替尼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和溃疡性结肠炎时的感染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在提高疗效的同时确保患者的安全。预防感染是保障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将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功能主治:口服JAK抑制剂,用于多种免疫性疾病,临床缓解率高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非放射线轴性脊椎关节炎:建议剂量为15 mg,每日一次。 特应性皮炎: 12岁及以上体重至少40 kg的儿科患者和65岁以下的成年人:起始剂量为口服15 mg,每日一次。 如果没有达到足够的疗效,考虑将剂量增加至30 mg,每天一次。 6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建议剂量为每次15mg,每日一次。 严重肾损害的患者:建议剂量为每次15mg,每日一次。 溃疡性结肠炎: 成人:乌帕替尼的推荐诱导剂量为45 mg,每天一次,持续8周;乌帕替尼维持治疗的推荐剂量为15 mg,每日一次。 对于难治性、严重性或广泛性疾病的患者,可考虑每日服用30 mg。 如果30 mg剂量未达到足够的治疗效果,则停止30mg的服用。 使用维持反应所需的最低有效剂量。 肾损害或肝损害患者的推荐剂量: 肾损害患者: 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非X线轴性脊髓炎:轻度、中度或重度肾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特应性皮炎:对于严重肾损害患者,建议剂量为15 mg,每日一次;轻度或中度肾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不建议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 溃疡性结肠炎:对于严重肾损害患者,建议剂量为:诱导:30 mg,每天一次,持续8周;维持:15 mg,每日一次;轻度或中度肾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不建议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 肝损害患者: 乌帕替尼不建议用于严重肝损害患者。 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特应性皮炎、强直性脊柱炎和非放射轴性脊柱关节炎:轻度或中度肝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溃疡性结肠炎:对于轻度至中度肝损害患者,推荐剂量为:诱导:30 mg,每天一次,持续8周;维持:15 mg,每日一次。 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剂量调整: 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特应性皮炎、强直性脊柱炎和非放射线轴性脊髓炎:接受强CYP3A4抑制剂的患者的推荐剂量为15 mg,每日一次。 溃疡性结肠炎:接受强CYP3A4抑制剂的溃疡性结炎患者的推荐剂量:诱导:每天30 mg,持续8周;维持:每天15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