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生坦(Bosentan)是什么时候上市的
病情描述:波生坦(Bosentan)是什么时候上市的
展开2025-02-22 13:06:05
1回答
1140浏览
好问题
病情描述:波生坦(Bosentan)是什么时候上市的
展开2025-02-22 13:06:05
1回答
1140浏览
好问题
黄斌
问药网药师
波生坦(Bosentan)是什么时候上市的,波生坦(Bosentan)在2001年11月在美国获批上市。后于2006年10月经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
波生坦(Bosentan)是一种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其通过特异性拮抗内源性内皮素,降低肺动脉压,并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将探讨波生坦的上市背景及其在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重要性。
1. 波生坦的研发历程
波生坦最早由美国制药公司Actelion于1990年代进行研发。经过多项临床试验的验证,该药物逐渐显示出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的潜力。在研发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专注于其机理与益处,为波生坦赢得了科研界的关注。
2. 波生坦的上市时间
波生坦于2001年首次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成为首个也是开创性的内皮素拮抗剂,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肺动脉高压。此后,波生坦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获得批准,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3. 波生坦的治疗意义
作为一种有效的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波生坦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增进患者的运动能力,显著提高了生活质量。它适用于多种病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包括特发性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这种药物的问世,填补了肺动脉高压治疗的空白,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4. 波生坦的安全性与副作用
虽然波生坦在治疗肺动脉高压方面表现出积极效果,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肝功能异常和水肿等。因此,在使用波生坦进行治疗时,医生通常会进行严密的监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波生坦的上市标志着肺动脉高压治疗的新纪元。自上市以来,该药物不断被临床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极大地改善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对波生坦及其它新型药物的深入研究,相信未来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将会更加多样化,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功能主治:口服活性内皮素拮抗剂,治疗肺动脉高压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本品应由有治疗肺动脉高压丰富经验的医生决定是否开始本药治疗,并对治疗过程进行严格监测。 推荐剂量和剂量调整本品的初始剂量为一天2次、每次62.5mg,持续4周,随后增加至推荐的维持剂量125mg,一天2次。 高于一天2次、一次125mg的剂量不会带来足以抵消肝毒性风险增加的额外益处。 本品应在早、晚进食前或后服用。 转氨酶持续升高患者的剂量调整在治疗前必须检测肝脏转氨酶水平,并在治疗期间每月复查一次。 如果发现转氨酶水平升高,就必须改变监测和治疗。 下表为本品治疗过程中,转氨酶持续增高>3倍正常值上限患者剂量调整和推荐监测的总结。 如果肝脏转氨酶升高并伴有肝损害临床症状(如贫血、恶心、呕吐、发热、腹痛、黄疸、嗜睡和乏力、流感样症状(关节痛、肌痛、发热))或胆红素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时,必须停药且不得重新应用本品。 ALT/AST水平>3且≤5×ULN应再做一次肝脏功能检查进行确证;如确证,则应减少每日剂量或者停药,并至少每2周监测一次转氨酶水平。 如果转氨酶恢复到用药前水平,可以酌情考虑继续或者重新用药。 ALT/AST水平>5且≤8×ULN应再做一次肝脏功能检查进行确证;如确证,应停药,并至少每2周监测一次转氨酶水平。 一旦转氨酶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可考虑重新用药。 ALT/AST水平>8×ULN必须停药,且不得重新用药。 重新用药:仅当使用本品的潜在益处高于潜在风险,且转氨酶降至治疗前水平时,方可考虑重新用药。 重新用药时应从初始剂量开始,且必须在重新用药后3天内进行转氨酶检测,2周后再进行一次检测,随后根据上述建议进行监测。 治疗前有肝损伤患者的用药中度和重度肝脏损伤患者应禁用本品,轻度肝损伤患者不需调整剂量。 (见[禁忌]、[注意事项]、[药代动力学])。 低体重患者用药体重低于40kg且年龄大于12岁的患者推荐的初始剂量和维持剂量均为62.5mg,每天2次。 本品在12岁到18岁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有限。 与利托那韦联合使用服用利托那韦的患者联合使用本品:在接受利托那韦治疗至少10天的患者中,本品的起始剂量为62.5mg,根据个体患者的耐受性每天1次或隔天1次。 服用本品的患者联合使用利托那韦:开始给予利托那韦前至少应停用本品36个小时。 使用利托那韦至少10天后,再恢复给予本品的剂量为62.5mg,根据个体患者的耐受性每天1次或隔天1次。 漏服如果本品预定给药过程中出现了漏服,不得服用双倍剂量来弥补漏服的那次剂量。 患者应在规定的下次给药时间再服用本品。 治疗中止尚无肺动脉高压患者在推荐剂量下突然中止使用本品的经验。 但是为了避免同类疾病的其它治疗药物停药时出现临床情况突然恶化,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并考虑逐步减量(停药前的3~7天将剂量减至一半)。 在停药期间应加强病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