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菲妥单抗(glofitamab-gxbm)Columvi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病情描述:格菲妥单抗(glofitamab-gxbm)Columvi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展开2024-07-25 09:32:07
1回答
1490浏览
好问题
病情描述:格菲妥单抗(glofitamab-gxbm)Columvi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展开2024-07-25 09:32:07
1回答
1490浏览
好问题
张胜泉
问药网药师
格菲妥单抗(glofitamab-gxbm)Columvi的作用机理是什么,格菲妥单抗(glofitamab-gxbm)是一种双特异性抗体,能同时靶向CD3和CD20,激活T细胞以释放癌细胞毒杀蛋白。临床试验显示,它对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有显著疗效,完全缓解率达40%,客观缓解率达52%。该药品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格菲妥单抗(glofitamab-gxbm)Columvi是一种新型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以及滤泡性淋巴瘤引起的大B细胞淋巴瘤。该药物通过特定的作用机制,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本文将探讨格菲妥单抗(glofitamab-gxbm)Columvi的作用机理。
1. 细胞表面抗原的识别和结合
格菲妥单抗通过其单克隆抗体分子上的可变区域,识别并结合在淋巴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的抗原CD19。CD19是B细胞表面的一个特异性抗原,在淋巴瘤中高表达。通过与CD19结合,格菲妥单抗能够选择性地靶向淋巴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
2. 免疫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一旦格菲妥单抗与CD19结合,便能激活免疫系统中的效应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T细胞,介导细胞毒性作用。这些效应细胞受到激活后,释放细胞毒素,并通过直接接触杀死淋巴瘤细胞。格菲妥单抗的作用机理使其在消灭癌细胞的同时,促进和加强免疫细胞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
3. 双结合机制的独特优势
与传统的单克隆抗体相比,格菲妥单抗具有双结合机制的独特优势。它由两个具有互补决定区的抗体片段(一个CD3特异性和一个CD19特异性抗体)组成。这种设计允许格菲妥单抗同时结合淋巴瘤细胞和T细胞,形成淋巴瘤细胞-免疫细胞复合物。通过形成这种复合物,触发了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进一步增强了细胞毒性作用,并提高了治疗的选择性和效率。
4. 持久的抗肿瘤效应
由于格菲妥单抗的作用机制导致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持久性,治疗后可能出现长期的抗肿瘤效应。一旦淋巴瘤细胞被清除,T细胞的活化状态可能维持相对较长的时间。这为预防淋巴瘤的复发或进展提供了潜在的优势。
格菲妥单抗(glofitamab-gxbm)Columvi是一种全新的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药物。它通过识别和结合细胞表面的CD19抗原,激活免疫系统中的效应细胞,介导细胞毒性作用,并利用双结合机制和持久的抗肿瘤效应来增强治疗效果。这一作用机理为淋巴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希望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功能主治:用于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用法用量: 【推荐剂量和给药方法】 一、 重要的剂量信息 1.仅通过包括0.2微米无菌在线过滤器的专用输液管线进行静脉输液。 2.Columvi只能由能够立即获得适当医疗支持的医生使用,包括控制严重CRS的支性药物。 3.使用Columvi前确保充分水合。 4.每次给药前预先用药。在使用obinutuzumab进行预处理后,根据表1中的递增剂量方案使用Columvi,并使用适当的术前用药,包括地塞米松,以降低CRS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5.由于CRS的风险,患者应在加强剂量1(第1周期第8天2.5mg)输注期间和输注完成后24小时内住院。在递增剂量1期间出现任何等级CRS的患者应在递增剂量2(第1周期第15天10 mg)期间和完成后24小时内住院。未出现递增剂量1 CRS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递增剂量2 CRS。 6.对于后续剂量,在之前的输注中出现≥ 2级CRS的患者应在下一次Columvi输注完成期间和之后24小时内住院。 二、 建议用量 1.Obinutuzumab预处理 在开始Columvi(见表1)前1、7天,在第1周期第1天静脉输注单剂量1000mg obinutuzumab预处理所有患者,以耗尽循环和淋巴组织B细胞。Obinutuzumab应以50毫克/小时的速度静脉输注。输注速率可每30分钟以50毫克/小时的增量递增至最大400毫克/小时。 2.Columvi递增剂量方案:Columvi剂量开始于递增剂量方案。在第1周期第1天完成obinutuzumab预处理后,根据表1中的递增剂量方案静脉输注Columvi。如表3所述,给每剂Columvi使用术前用药 继续Columvi最多12个周期(包括第1周期递增给药)或直到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以先发生者为准。 3.监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在医疗机构中静脉注射Columvi,可立即获得医疗支持以控制CRS,包括严重CRS。对于首个Columvi递增剂量(第1周期第8天2.5mg),患者应在Columvi输注期间和完成后24小时内住院。在递增剂量1期间出现任何等级CRS的患者应在递增剂量2(第1周期第15天10mg)期间和完成后24小时内住院。递增剂量2的CRS可能发生在没有经历递增剂量1的CRS的患者中。对于后续输注(第2周期或后续周期的第1天30mg),之前输注时出现≥ 2级CRS的患者应在下一次Columvi输注期间和完成后24小时内住院。对于延迟或漏服Columvi后的监测,请遵循表2中的建议。 4.延迟或遗漏剂量 如果Columvi的剂量延迟,则根据表2中的建议重新开始治疗,然后相应地恢复治疗计划。对于重复的2.5mg剂量,患者应在Columvi输注完成期间和24小时内住院。对于重复 10 mg 剂量,如果在最近的 24.2 mg 剂量期间发生任何等级CRS,患者应在完成Columvi输注期间和完成后5小时内住院。 三、 推荐的术前用药和预防性药物 给予以下术前用药以降低CRS和输注相关反应的风险。 1.肿瘤溶解综合征预防 在开始Columvi之前,对有肿瘤溶解综合征风险的患者给予抗高尿酸血症,确保足够的水合作用状态,并酌情监测。 2.抗病毒预防 在开始Columvi之前,考虑开始抗病毒预防,以防止疱疹病毒再次激活。对于风险增加的患者,考虑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 3.耶氏肺孢子虫肺炎 对于风险增加的患者,在开始Columvi之前考虑PJP预防。 四、 不良反应的剂量调整 1.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根据临床表现识别CRS。评估和治疗发热、缺氧和低血压的其他原因。如果怀疑CRS,请暂停Columvi,并根据表4中的建议和当前实践指南进行管理。对CRS进行支持性护理,其中可能包括对严重或危及生命的病例进行重症监护。 神经毒性,包括ICANS 神经系统毒性(包括ICANS)的管理建议总结见表5。在出现神经系统毒性的最初体征(包括ICANS)时,应考虑神经病学评估,并根据神经毒性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停用Columvi。排除神经系统症状的其他原因。提供支持治疗,其中可能包括重症监护。 表5:针对神经系统毒性(包括ICANS)的推荐剂量调整 其他不良反应 五、 制备和给药 1)制备 1.只要溶液和容器允许,胃肠外药物产品在给药前应目视检查颗粒物和变色。Columvi是一种无色的透明溶液。如果溶液浑浊、变色或含有可见颗粒,请丢弃小瓶。 2.在制备用于静脉输注的Columvi稀释溶液时使用无菌技术。 3.确定Columvi溶液的剂量,总体积以及所需的Columvi小瓶数量(见表7)。 2)稀释 · 按表7从输液袋中取出9.0%氯化钠注射液或45.7%氯化钠注射液的体积并弃去。 · 使用无菌针头和注射器从小瓶中取出所需体积的Columvi,并根据表7稀释到9.0%氯化钠注射液或45.7%氯化钠注射液的输液袋中,最终浓度为0.1mg / mL至0.6mg / mL。丢弃小瓶中剩余的任何未使用部分。 · 轻轻倒置输液袋混合溶液,以避免过度起泡。不要摇晃。 · 立即使用稀释的Columvi溶液。如果不立即使用,稀释的溶液可以储存: 1.在2°C至8°C下冷藏长达64小时,或 2.在室温下高达25°C长达4小时。 3.不要冷冻稀释的输注溶液。 4.如果储存时间超过这些限制,则丢弃稀释的输液。 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的Columvi与由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或非PVC聚烯烃组成的静脉输液袋兼容。当用0.45%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时,Columvi与PVC组成的静脉输液袋兼容。 与聚氨酯 (PUR)、PVC 或 PE 产品接触表面的输液器以及由聚醚砜(PES) 或聚砜组成的在线过滤膜均未观察到不相容性。 六、给药 · 仅通过专用输液管路(包括无菌0.2微米在线过滤器)将Columvi作为静脉输注进行给药。 · 输注持续时间见表1。施用稀释的输注溶液的最长时间可以延长至8小时(见表4)。 · 不要将Columvi与其他药物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