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帕生坦(Sparsentan)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病情描述:司帕生坦(Sparsentan)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展开2024-03-14 14:38:14
1回答
1234浏览
好问题
病情描述:司帕生坦(Sparsentan)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展开2024-03-14 14:38:14
1回答
1234浏览
好问题
陈志明
问药网药师
司帕生坦(Sparsentan)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司帕生坦(Sparsentan)适用于减少患有原发性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的成年患者的蛋白尿,这些患者有疾病快速进展的风险,通常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1.5g/g。该药品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在治疗原发性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药物中,司帕生坦(Sparsentan)作为一种创新型治疗选项,已经引起了研究人员和医生们的广泛关注。这种药物可在该病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肾功能,并减少肾脏损害的进展。那么,司帕生坦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呢?
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节(机制一)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一种在肾脏中起关键作用的调节系统,而司帕生坦通过调节RAAS的活性来发挥其治疗效果。司帕生坦是一种双重靶向抑制剂,它通过抑制肾素的产生、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受体AT1和醛固酮受体的激活,降低了RAAS的过度活跃,从而减轻了肾血管对RAAS影响的负面效应。
2. 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二)
原发性免疫球蛋白A肾病会导致肾小球的血管生成增加,进而加重肾脏的损伤。而司帕生坦则能够通过减少肾小球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产生,从而抑制血管生成过程。这种作用有助于减少肾小球的异常血管扩张,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3. 蛋白尿的减少(机制三)
蛋白尿是原发性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司帕生坦通过降低肾小球通透性,减少尿液中的蛋白质外泄量,从而减轻了蛋白尿的程度。这一机制可以改善肾小球功能,缓解症状,并减缓疾病的进展。
4. 抗炎和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四)
肾炎和肾纤维化是原发性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主要病理过程之一。司帕生坦的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可以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并抑制肾组织中纤维化的发生。这种药物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转化和减少胶原沉积,保护肾脏免受异常纤维化的损害。
总结起来,司帕生坦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活动、调控血管生成、减少蛋白尿和发挥抗炎、抗纤维化作用等方面。这些综合的作用使得司帕生坦成为一种潜在的有效药物,为原发性免疫球蛋白A肾病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的选择。当然,针对具体患者的治疗方案,还需要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判断和调整。
功能主治:强效非免疫治疗药物,IgA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可降低近五成
用法用量: 1.用药前注意事项 (1)在开始本药治疗前,应停止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s)和阿利克伦(aliskiren)。 (2)开始用药前,需监测患者的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的患者禁用,需在开始用药前、或因转氨酶升高而暂停用药,再次恢复本药治疗后的前12个月内,每月都需监测患者的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后续在本药治疗期间每3个月进行一次监测。 (3)女性患者需进行妊娠试验且确认为阴性后才可用药,在治疗期间和停药后一个月,每月都需要进行妊娠检测。 2.推荐剂量 (1)本药的初始剂量为200mg,每日口服一次,如果患者可以耐受,14天后剂量增加到400mg,每日一次,医生应告知患者在早餐或晚餐前用水送服整片药物。 (2)当暂停用药,再次恢复给药时,应考虑调整药物剂量,予以患者初始剂量200mg每日一次,14天后,再将剂量增加到400mg,每日一次。 3.漏用剂量 若漏服一剂,应按规定时间服用下一剂,不要服用双倍剂量或超出推荐剂量。 4.剂量调整 (1)转氨酶升高的剂量调整 若患者转氨酶水平升高,请监测患者转氨酶水平变化并根据下列表1调整治疗方案,出现肝毒性临床症状的患者,或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未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的患者不要恢复用药。 (2)与CYP3A强抑制剂联用的剂量调整 应避免本药与CYP3A强抑制剂联用,CYP3A强抑制剂包括伊曲康唑(广谱抗真菌药)、酮康唑(广谱抗真菌药)、伏立康唑(广谱抗真菌药)等,若不能避免使用CYP3A强抑制剂,则暂停本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