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管、胆管病变引起的急性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出血也属这一范围。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血便等。当出血量在短时间内超过1000mL或超过循环血量的20%时,可引起周围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是一般护理如平卧位并抬高下肢等,饮食护理如禁食禁饮,营养支持等。
1.一般护理:患者采取平卧位,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避免血容量急剧降低导致的脑、肾等重要器官缺血。头偏向一侧防止患者呕吐物回吸导致气管梗阻,出现窒息。对患者进行基本生命体征监测。
2.饮食护理:大量出血患者禁食禁水,放置胃管,胃肠减压,静脉输注营养液治疗,保证营养供应。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原因为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
胆道出血,
食管裂孔疝,贲门撕裂综合征。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是什么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是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贲门撕裂综合征、胃癌等。
1.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表面的保护屏障破坏溃疡面比较深导致出血。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因为静脉血进入肝脏受到阻碍造成门静脉压力增高,造成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通常表现为呕血、排血便、头晕等症状。
3.贲门撕裂综合征:当剧烈呕吐时造成腹压增高,导致胃和食管交界的粘膜形成纵行的撕裂而出血,表现为呕血、排血便等症状。
4.胃癌:癌瘤肿物发生腐败糜烂渗出血液,肿瘤生长速度快造成血管增生,累及胃壁的血管引起急性出血。
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建议尽早就诊,给予规范化治疗。
本病以呕血和黑便为主要表现,血容量的减少可以导致周围循环的变化。根据失血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大量出血(出血量在数小时内达1000mL并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显性出血(呕血或解柏油样黑便,不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和隐性出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1.呕血与黑粪
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取决于出血部位及速度。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为呕血,继之黑粪;如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下者则以黑粪为主,可伴少量呕血。
2.周围循环衰竭
取决于出血量及速度,严重者在出血后短时间内即可发生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临床表现为头晕、心悸、乏力、出汗、口渴、排便晕厥等。休克可为首发症状(脉细速、
脉压小、血压下降、四肢湿冷、尿少、
意识障碍等)。
3.肠源性氮质血症
患者血中
尿素氮增高,是进入肠内的血液经消化液处理后,大量蛋白分解产物被重新吸收入血所致。
4.发热
通常为不超过38℃的低热,持续3~5日。
1.血常规
通过测定
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来判断患者出血的情况。血红蛋白每下降10 g /L提示血容量丧失400 mL左右。但在出血早期血红蛋白可不降低,在出血3~4 小时以后才出现血红蛋白降低。而白细胞在出血时多出现应激性升高。
2.上消化道内镜(胃镜、十二指肠镜)
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首选方法,不仅可以发现出血的部位和原因,而且有助于判断再出血的可能性,一般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可通过黏膜活检病理检查确定病变的良、恶性。
3.X线钡餐检查
通常在出血停止3~7日后进行。
4.选择性腹腔器官动脉造影
最适合活动性出血的检查,可经导管行介入治疗。
5.其他检查
放射性核素扫描、大便隐血试验、B超检查等。
临床上根据呕血、黑粪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以及呕吐物或黑粪隐血试验呈强阳性,并结合实验室血常规的化验结果,可作出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争取在24小时内行
内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原则上应该尽快明确出血部位及病因,针对病因及出血量、出血部位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应采取措施积极进行抢救治疗,首要治疗措施为积极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治疗。
1.一般急救措施
患者应禁食,卧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呕吐频繁时头歪向一侧,避免呕血时血液吸入引起窒息,严密监测患者
生命体征变化;定期复查
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与
血尿素氮;必要时行
中心静脉压测定;对老年患者根据情况进行心电监护;观察呕血与黑便情况。
2.积极补充血容量、抗休克
尽早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并尽快补充血容量。可先给予平衡液或
葡萄糖盐水输注。
3.对因治疗
主要是止血治疗(去甲肾上腺素、巴曲酶、
酚磺乙胺、
氨甲苯酸、维生素K等);制酸治疗(
雷尼替丁、
奥美拉唑等);
生长抑素: 胃镜下直接止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出血量一般较大且不易止住,常加用三腔二囊管止血治疗,甚至手术治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如何鉴别诊断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主要与下消化道出血进行鉴别诊断。
1.上消化道出血多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呕血、酗酒史,下消化道出血则多有下腹疼痛、腹部包块、排便异常和便血史。
2.上消化道出血一般先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下消化道出血一般表现为中下腹不适、坠胀、排便感。
3.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多呈咖啡色,柏油样便、可成形、无血块,下消化道出血以便血为主,呈暗红色,多不成形,出血量大时可有血块。
4.上消化道出血的胃管抽吸液为咖啡色或暗红色血液,下消化道出血为清亮或含有胆汁的黄绿色胃液。
5.血液实验室检查,上消化道出血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增高,下消化道出血略有增高或不高。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需及时就医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