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又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泛指由阻塞引起的急性化脓性
胆道感染,是
胆道疾病患者死亡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多数继发于
胆管结石和
胆道蛔虫病。本病好发年龄为40~60岁,病死率20%~23%,老年人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腹痛是本病的首发症状,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疼痛的部位一般在剑突下和(或)右上腹部,为持续性,阵发性加重,可放射至右侧肩背部。发热是最常见的伴随症状。
多数继发于
胆管结石和
胆道蛔虫病,
胆管狭窄和
胆管肿瘤等有时也可发生。上述疾病造成胆管阻塞、胆汁郁积,继发细菌感染。致病菌几乎均来自于肠道,经乏特壶腹或经胆肠吻合口逆行进入胆道。细菌亦可通过血行或淋巴道进入胆道。致病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粪链球菌和某些厌氧菌。
起病常急骤,突然发生剑突下或右上腹剧烈疼痛,一般呈持续性。继而发生寒战和弛张型
高热,体温可超过40℃。常伴恶心和呕吐。多数患者有
黄疸,但黄疸的深浅与病情的严重性可不一致。近半数患者出现烦躁不安、
意识障碍、昏睡乃至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同时可伴有血压下降。提示患者已发生
败血症和
感染性休克,是病情危重的一种表现。胆囊未切除者常可扪及肿大和有压痛的胆囊和肝脏。
血液检查可见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血胆红素升高,肝功异常。尿液检查可见尿三胆异常。B超、CT检查可见
胆囊肿大、胆管是否有扩张及结石。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检查可更清楚地显示肝内外以及胆管内的病变。
发病急骤,病情严重,多需进行紧急减压引流;梗阻可在肝外胆管、左或右肝管,出现休克,动脉收缩压<70mmHg,或有下列2个以上症状者即可诊断:
1.精神症状。
2.脉搏超过120次/分钟。
3.白细胞计数超过20×109/L。
4.体温高于39℃或低于36℃。
5.胆汁为脓性,切开胆管时胆管内压力明显增高。
6.血细菌培养阳性。
1.治疗原则
手术或ERCP鼻胆管引流解除胆管梗阻,减压胆管和引流胆道。但在疾病早期,尤其是急性单纯性胆管炎,病情不太严重时,可先采用非手术方法。约75%左右的患者可获得病情稳定和控制感染,而另25%的患者对非手术治疗无效,并由单纯性胆管炎发展成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应及时改用手术治疗。
2.非手术治疗
包括解痉镇痛和利胆药物的应用,
胃肠减压也常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很重要,虽在胆管梗阻时胆汁中的抗生素浓度不能达到治疗所需浓度,但它能有效治疗
菌血症和
败血症。最终还须根据血或胆汁细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再调整合适的抗生素。如有休克存在,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如非手术治疗后12~24小时病情无明显改善,应即进行手术。即使休克不易纠正,也应争取手术引流。对病情一开始就较严重,特别是
黄疸较深的病例应及时手术。
3.手术方法
应力求简单有效,主要是ERCP鼻胆管引流术或胆管切开探查和引流术。应注意的是引流管必须放在胆管梗阻的近侧,在梗阻远侧的引流是无效的,病情不能得到缓解。如病情条件允许,还可切除有炎症的胆囊,待患者渡过危险期后,再彻底解决胆管内的病变。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