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内镜和超声技术的检查方法
可以同时完成实时超声成像和内镜检查、治疗
可以对消化道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及分期、对邻近器官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可分为诊断性超声内镜、治疗性超声内镜
定义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是一种联合内镜和超声技术的检查方法。它是一种可以同时完成实时超声成像和内镜直视下取活组织、
肿瘤细胞采样等集多种检查和治疗手段的内镜技术。
它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胃肠道壁及其深层及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并能判断其功能状态和病变类型及范围。
此外,超声内镜还可以对消化道早期肿瘤和微小结节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一种高精度、非侵入性的
内镜检查技术。
分类
按照探头类型分类
小探头超声内镜:将超声小探头通过内镜的活检通道置入消化道管腔内对患者的消化道病变进行诊断的一种检查方法。
大探头超声内镜: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头端对消化道及腔外器官进行扫查。
按照目的和方式分类
诊断性超声内镜:主要通过超声成像技术对消化道及消化道邻近器官病变进行诊断,如肿瘤、炎症、溃疡等。
治疗性超声内镜:对于不能手术的肿瘤病人,可利用超声内镜引导对肿瘤和转移性淋巴结进行介入治疗,如局部注射化疗药物、免疫制剂、无水
乙醇,射频消融等。
检查目的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
超声内镜检查可以对消化道肿瘤、胆道和
胰腺肿瘤、易感染的囊肿以及肠壁、淋巴结等进行直接的成像,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信息和定位。
病理学检查
通过超声内镜直视下病理活检或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可获得肿瘤细胞、炎性细胞、纤维化组织、淋巴结等组织样本,为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手术前评估
通过超声内镜进行疾病评估,能够为手术前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为治疗方案设计提供帮助。
适用人群
消化道肿瘤疾病患者
诊断为消化道肿瘤的患者,应优先考虑超声内镜检查,以便更准确地评估病变的性质、范围、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和周围器官转移的情况。
胆管和胰腺疾病患者
对于存在肝、胆管和
胰腺疾病的患者,超声内镜可提供非常准确的成像,以确定病变的性质、位置和大小等信息,有助于诊断病情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性质不明的占位性病变还可以通过穿刺细胞学检查来帮助病变性质的确定。
消化道邻近器官疾病
对消化道邻近部位如纵膈、后腹膜的占位性病变进行诊断及细针穿刺活检等。
其他疑难病例
对于某些难以诊断的病症,如消化道溃疡、巨大胃粘膜皱襞、肿瘤转移等,超声内镜检查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
禁忌人群
绝对禁忌
严重的心肺疾病,如重度
心功能不全、重度高血压、严重肺功能不全、急性肺炎等。
食管化学性、腐蚀性损伤的急性期,极易造成穿孔。
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往往不能良好地配合检查。
相对禁忌
一般心肺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透壁溃疡。
有出血倾向者。
检查风险
胃肠不适
由于超声内镜需要插入消化道内,插管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恶心、腹痛等不适。
出血
超声内镜检查引起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仍有可能发生,个别患者可能会因取样产生出血,严重时会需要治疗。
误吸
胃腔内注水过多可能造成误吸。
其他并发症
如胃肠道穿孔、感染、气胸、贲门撕裂,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总体来说,超声内镜检查并不具备很高风险,准备充分、操作规范及严谨的情况下,对减少风险可以带来积极的帮助。对于患者来说,详情需咨询医生和按照医嘱及时就医、接受治疗避免不必要的痛苦与风险发生。
参考价格
超声内镜检查的价格因地区和医院而异,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公立医院中,超声内镜检查的价格一般在700-1000元之间;而私立医院的价格可能会更高,一般在4000-8000元之间。
一般属于医保报销范围内的检查项目(部分地区麻醉费除外)。
检查时间
麻醉时间
对于部分下消化道超声需要麻醉下检查的患者来说,麻醉时间与检查时间同步。
检查时间
检查时间大约需要10-60分钟,医生需要在口腔中插入超声探头进行检查,探头能够通过声波反射,谨慎探查不同的脏器和组织,以协助
消化系统疾病诊治。
苏醒时间
因为麻醉剂需要一定时间来代谢,因此需要麻醉患者留在观察室等待清醒。醒来时间大约需要20-30分钟。
检查方法
胃肠准备
患者需空腹6-8小时以上,以确保肠道内没有食物残渣,这有助于医生在监视屏幕上清晰地观察胃肠道管腔的变化。
麻醉
患者如需要麻醉,通常是使用
全身麻醉或静脉麻醉,以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插入内镜及超声探头
医生会在患者的口腔/肛门插入一根末端置有超声探头的内镜,将其缓慢推进,到达指定位置后,探头与要检查的器官贴合,这样能检查出更精确的数据信息。
观察和拍照
医生在屏幕上观察和记录超声图像和数据信息,以确保对需要检查的组织进行详细的观察和保存记录。医生有时根据情况还会采集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测。
完成检查
检查结束后,医生会慢慢地缩回内镜和探头,拔出内镜,给予患者相应的医疗护理和诊断结果反馈。
注意事项
检查前
在检查前6-8个小时内,患者需要禁食,以确保消化道内没有食物残渣,从而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某些抗凝药物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在进行超声
内镜检查前一定要停止相关药物的使用,但需遵循医生的指示。
检查前需要将口腔内的假牙、牙齿等移除。
在进行检查前,患者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情况,如药物过敏、心脏病、哮喘等,以便医生能够调整麻醉和检查的方法。
患者在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前需仔细阅读医生的指导,遵循医生的要求和操作流程,保持耐心和积极的态度配合检查。
检查中
患者需要保持呼吸顺畅,以便医生可以更好地观察内部器官,同时避免窒息的风险。
患者需要保持静止,以避免内镜或探头的脱落或位置移动。
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指令,以便在出现气管反应或呼吸困难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
患者需要时刻关注身体反应,如呕吐、头晕、心慌等,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检查后
在接受检查后,患者需要时刻注意身体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恶心、呕吐等,如有异常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由于检查过程可能需要全身麻醉,因此患者需要保持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便身体可以更好地恢复。
在检查后,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饮食调整,如在检查当天和随后几天内避免食用过于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以减轻胃部不适和消化道刺激。
由于全身麻醉可能会使患者感到疲倦和头晕,因此在接受检查后一定要避免驾驶汽车或从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在检查结束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指导,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嘱托进行康复护理,如按医嘱服药、适当运动、避免劳累等。
出报告时间
通常在检查结束后的1小时内书写超声内镜报告。
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取报告时间可能会延后,具体以各个医院信息为准。
获取报告后,应注意核实个人信息、检查日期等基本信息。
正常结果
超声
内镜检查结果,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医生的解读和分析进行判断和评估。
行超声内镜前通常需经由电子胃肠镜检查完成前期诊断,检查目的均为更一步的诊治,通常不会存在“未见明显异常”等字眼。
异常结果
结节或肿块
超声内镜可以帮助确定器官内部是否有异常的结节或肿块。这些结节或肿块可能是良性的或恶性的,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其性质。
囊性病变
超声内镜可以探测到有液体存在的囊肿或脓肿,这些病变通常是良性的,但有时可能需要排除恶性肿瘤的存在。
隆起黏膜、溃疡和狭窄
超声内镜可以显示出消化道管道内的黏膜隆起,溃疡和狭窄。
组织结构改变
超声内镜可以显示出组织结构的改变,例如肝脏和胰腺的纤维化和
肿瘤的侵袭。
就医建议
完善超声内镜检查拿到报告后通常均需于门诊就诊,请医生进行解读,并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检查后如出现发热、腹痛、呕吐、便血或黑便时需紧急就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