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更多功能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属于M5型
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发热、出血、牙龈肿胀、淋巴结肿大等
遗传、电离辐射、化学品暴露等可能导致该病的发生
治疗以化疗为主,包括诱导缓解及缓解后支持治疗,必要时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定义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一种常见类型。根据法美英(FAB)分型,属于AML-M5型。
主要表现为骨髓和血液中单核细胞的明显增生,包括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和成熟单核细胞。
临床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除具有一般急性白血病的出血、贫血、易感染等症状外,常伴有皮肤、牙龈和中枢神经系统等髓外浸润表现,且肝脾肿大更常见。
分型
骨髓单核细胞中,原始单核细胞占比≥80%,称之为未分化型,即M5a。
骨髓单核细胞中,原始单核细胞占比<80%,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占比>20%,称之为部分分化型,即M5b。
发病情况
AML发病率每年3.5例/10万,我国AML的发病率约为1.62/10万,多见于成人。AML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中位诊断年龄是67岁。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约占AML发病率的10%~15%。M5a青少年多见,可有髓外浸润;M5b成人多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