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更多功能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在急性肾炎基础上肾功能急剧恶化,病理类型为新月体肾炎的一组疾病
主要表现为血尿、少尿、水肿、高血压
病因复杂,如感染、继发于全身性疾病
治疗包括强化疗法、基础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等
定义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进性肾炎,是一组在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基础上,肾功能迅速恶化,可短期内(数日至数月)到达尿毒症水平的临床综合征,多在早期出现少尿。是肾小球肾炎中最严重的类型。
肾活检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广泛新月体形成(超过50%的肾小球有新月体形成),所以又称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流行病学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并不常见,其发生率占肾穿刺患者的2%,人群发生率为7/100万。
可见于任何年龄,有青年和中老年两个发病高峰,男女比例为2∶1。
分型
根据病因分类
原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又称特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因不明。
继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等。
其他原发性肾炎基础上的新月体肾炎: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基础上,形成的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药物相关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其发生与使用某些药物相关,如丙硫氧嘧啶
根据免疫病理分型
Ⅰ型:抗肾小球基底膜型,有青年和中老年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20~40岁和60~80岁,其中青年以男性多见,老年以女性略多见。
Ⅱ型:免疫复合物型,以血循环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为特征,常见于中青年,男性略多。我国以Ⅱ型略为多见。
Ⅲ型:寡免疫复合物型,以肾小球基底膜少见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一般认为与系统性血管炎相关,常见于中老年病人,男性略多。
还有学者根据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结果将本病分为5型,除上述3型外,剩余2型如下。
Ⅳ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的原Ⅰ型。
Ⅴ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阴性的原Ⅲ型。
具体病理分型见下表。
分型抗GBM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免疫复合物
Ⅰ型阳性阴性IgG、C3线条样
Ⅱ型阴性阴性IgG、IgA、C3颗粒样、团块样
Ⅲ型阴性阳性微量或没有
Ⅳ型阳性阳性IgG、C3线条样、颗粒样
Ⅴ型阴性阴性微量或没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