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障碍

更多功能

肌张力障碍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一种全身或局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引起重复或扭曲运动的疾病
常见头面部、躯干、肢体肌肉痉挛、扭转,姿势动作异常
病因复杂,可与疾病、遗传、中毒、脑外伤等有关
根据病因,综合药物、手术、康复等方法进行治疗
定义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运动障碍,患者的肌肉会不自主收缩,引起重复或扭曲的运动和异常姿势。
这种表现可出现在单个或多个部位,也可表现在全身,程度可轻可重。
同时还可出现疼痛、感觉异常,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及社交。
本病尚无治愈方法,但大部分患者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可较好地改善症状。
分型
本病分型方法众多,可按照临床症状与病因进行分类见方法见下表。
肌张力障碍临床症状分类
分类依据类型
发病年龄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发病年龄在21至40岁之间)、成年晚期(>40岁)
症状分布局灶型(如眼睑痉挛、颈部肌张力障碍、书写痉挛)、节段型(如双上肢)、多灶型(运动障碍出现部位>2个)、偏身型(半侧身体受累)、全身型(躯干和至少2个非躯干部位同时受累)
时间模式按疾病进程:稳定型、进展型;按症状变化:持续型、动作特异型(仅在特定活动中出现)、日间波动型(每天有波动性变化)、发作性(症状可被动作、运动、酒、茶、咖啡、饥饿、情绪等诱发)
伴随运动障碍单纯型(仅有肌张力障碍)、复合型(合并肌阵挛、帕金森综合征等)、复杂型(合并其他神经系统或全身疾病)
肌张力障碍病因分类
类型病因证据
病理和影像表现1.有病理结果支持,如神经元缺失;2.有影像学结果支持,如脑梗死、帕金森病、脑外伤等;3.无病理及影像学结果支持,如特发性肌张力障碍
遗传性或获得性1.遗传性,如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疾病、X连锁隐性遗传;线粒体遗传病;2.获得性(有明确原因),如产伤、颅内感染、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脑血管病、脑肿瘤、自身免疫性脑炎等;3.特发性/原发性(病因不明);4.散发性;5.家族性
发病情况
肌张力障碍是位列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之后的第三大运动障碍疾病。
本病包括众多类型,目前尚无总体发病率的数据。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总体患病率约为16.43/10万。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