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炎症。
鼻炎属中医学“鼻渊”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感受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而致肺气失宣,邪气上扰清道,壅于鼻窍,则发为鼻渊。
临床特点
肺虚感寒证
恶风寒,面白,气短,咳嗽,咯痰色白。
苔薄白,脉浮。
脾气虚弱证
鼻痒而喷嚏连作,清涕量多,四肢乏力,大便溏薄,鼻黏膜色淡红。
舌淡,苔白,脉细弱。
肾阳亏虚证
鼻痒,鼻塞,喷嚏较多,遇风冷则易发作,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鼻黏膜淡白,鼻甲水肿。
舌淡,苔白,脉沉细。
少阳火郁证
鼻痒,喷嚏伴口干苦,咽痒,咳嗽,季肋部不适感。
心烦易怒,鼻孔灼热,鼻黏膜充血肿胀。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刮痧
背部刮痧
充分暴露背部。
先定位肺俞穴和胃俞穴。
在刮痧部位均匀涂抹刮痧油。
刮拭方向:从上向下线形刮拭。
刮拭时间:刮拭10分钟或刮至出痧。
穴位刮痧
刮痧穴位为迎香、印堂、合谷、丰隆。
在相应的穴位处涂抹适量的刮痧油。
每个穴位刮拭10分钟,每日1次,连续10日。
小荷贴士
手持刮痧板的一面或一角,使刮痧板与皮肤呈45度角在需要刮痧的位置由上向下刮拭。
刮痧速度要适中,所用压力平稳、均匀。
保健以皮肤潮红为度。
连续3天治疗没有效果,请及时就医。
特别提醒:本方法为辅助治疗方法,操作有一定难度及适应性,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重症患者建议及时就医。
艾灸
主穴
迎香、风池、印堂、百会、大椎、足三里。
配穴
肺虚感寒证加肺俞以补肺益气。
脾气虚弱证加脾俞、气海以补气健脾。
肾阳亏虚证加肾俞、命门、关元以温肾助阳。
少阳火郁证加外关、阳陵泉、太冲以和解少阳,疏肝解郁。
操作方法
少阳火郁证诸穴采用雀啄灸,每穴10~30次。
其余证型诸穴采用艾条悬灸,每部位悬灸5分钟,每天1次。
小荷贴士
艾灸火力应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以使病人逐渐适应。
注意晕灸的发生。如发生晕灸现象,立即停止艾灸,让受术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松开领口,给予温白糖水(糖尿病者慎用)或温开水,闭目休息即可。对于猝倒神昏者,可以针刺水沟、十宣、中冲、涌泉、百会、气海、关元、太冲、合谷等穴以急救。
患者在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适宜应用艾灸疗法。
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炷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伤衣被。尤其对幼儿患者更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艾条灸毕后,应将剩下的艾条套入灭火管内或将燃头浸入水中,以彻底熄灭,防止再燃。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烧坏被褥等物品。
特别提醒:本方法为辅助治疗方法,操作有一定难度及适应性,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重症患者建议及时就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