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鼻胃/肠管,摄入营养的方式
短期或长期提供营养支持
安全性高
主要出现口腔、咽喉刺激,黏膜机械损伤等
定义
鼻饲是胃肠功能正常,但是无法自主经口进食的患者,通过鼻胃/肠管接受
肠内营养的方式。
鼻饲是临床中最常用的管饲途径。
鼻胃管是初始肠内营养的方式,鼻肠管适用于存在高误吸风险,胃肠术后及重症胰腺炎等患者。
以下重点介绍鼻胃管置入鼻饲。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各种病因导致的无法经口进食或者营养需求增加,列举如下:
恶性肿瘤。
烧伤。
急性重症胰腺炎。
生长发育障碍。
早产儿。
老年痴呆。
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吞咽困难。
严重的抑郁症。
厌食症。
治疗效果
鼻胃管成功置入后,通过鼻饲营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安全性
安全性较高,并发症主要包括:
鼻咽黏膜损伤。
误入气管。
置管后食管局部黏膜损伤。
胃管脱出。
恶心、呕吐等不适。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简单、方便,全国几乎所有中大型医院的临床科室均可完成鼻胃管和部分鼻肠管置入操作。
需内镜辅助下置入鼻肠管者建议消化内科完成置管操作。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一次鼻胃管置入的费用大约200元,包括医事服务费、材料费、药品费,不包括鼻饲营养液的费用。
根据鼻饲置管方式、管道材质的不同,总费用会有所差别。
各个地区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都会影响报销比例。
医院科室选择
推荐综合医院相应科室门诊就诊。
部分医院已开设营养科门诊,可以咨询调整营养方案。
适宜情况
各种病因导致的无法经口进食或者营养需求增加的患者,适应症列举如下:
恶性肿瘤无法进食患者。
烧伤的患者,需要增强营养。
急性重症胰腺炎。
生长发育障碍,需要增强营养。
老年痴呆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
严重的抑郁症。
厌食症,无法进食。
不宜情况
需要长期肠内营养(>4周)的患者应定期更换营养管,也可选择经皮胃造瘘或空肠造瘘置入营养管。
鼻胃管置入的禁忌症:
严重头颅外伤、骨折。
食管腐蚀性损伤。
完全不能配合的患者。
门诊即可完成胃管置入、护理和更换操作,一般不需要住院。
治疗前检查
胃管置入一般不需要做检查,但是无法进食、明显消瘦的患者需要明确病因,建议咨询医生,在专业的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
治疗前准备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肿瘤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放化疗、介入、靶向药物等综合个体化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需要止痛、禁食水、降脂、抑酸、抑制
胰酶、抑制胰液分泌、静脉补液、脏器功能支持等对症治疗。
医患沟通
医生询问患者病情,了解有无鼻饲置管操作禁忌症。
充分沟通,消除患者及家属对操作的顾虑不安。
置管过程中出现恶心,做吞咽动作或者深呼吸。
告知患者胃管置入后不可自行拔管。
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置管的目的、过程和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
物品准备
鼻胃管、听诊器、治疗弯盘、注射器、治疗巾、纱布、镊子、压舌板、止血钳、灭菌
液体石蜡、无菌手套、棉签、胶布等。
治疗过程
鼻胃管置入的操作过程:
体位
半卧位或坐位,颈部稍微弯曲,铺好治疗巾。
置管部位
检查双侧鼻腔是否通畅,选择健康一侧的鼻腔操作,用棉签清洁鼻腔。
估计置入长度
从鼻尖到耳垂,再到剑突的距离,约等于胃管置入的长度,成人大概为55-60cm,注意胃管上的刻度标识。
置管
左手用纱布持胃管,右手用镊子夹着胃管前端,经一侧鼻孔慢慢插入。
当胃管到达咽喉部,进管长度大约14-16cm,让患者做吞咽动作,慢慢将胃管插入胃腔,达到置管前估计的置入长度。
确认胃管置入胃腔
方法一:将无菌注射器连接在胃管末端,回抽见到胃液,表明胃管位于胃腔。
方法二: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弯盘中,如果没有气泡逸出,表明胃管位于胃腔内;如果有气泡逸出,提示胃管进入气道,需要重新置管。
方法三:将注射器连接在胃管末端,注入10-20m1的空气,用听诊器听上腹部有无气过水声。如果有气过水声,表明胃管位于胃内。
固定、标记
用胶布将胃管固定在鼻翼两侧,避免脱落。
标记置管的年、月、日、时间,置管长度。
治疗时间
肠内营养疗程小于4周;大于4周者需定期更换营养管。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每天进行口腔护理,预防感染。
抬高床头,减轻胃食管反流症状。
多翻身,有利于预防误吸,对于昏迷患者尤为重要。
监测与检查
注意保持鼻饲管道通常,避免堵塞。
饮食营养
鼻饲营养开始时,先用50ml注射器连接在鼻胃管末端,注入30ml温水,再缓慢注入营养液。
管饲营养时,患者头部抬高30-45°,预防误吸发生。
鼻饲营养结束后,再次予30-50ml温水冲管,避免堵管。
恢复过程
置管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
鼻腔出血
局部使用缩血管药物。
大多可以自行停止,或者,用药后出血停止。
食管黏膜损伤
胃管长期留置久,局部压迫食管黏膜和机械摩擦,会导致食管黏膜的损伤。
如出现
食管溃疡出血时应立即拔除胃管,使用抑酸药促进黏膜愈合。
误入气道
意识清醒的患者,如果置管误入气道多,会发生剧烈咳嗽,可以及时发现。
意识障碍患者,咳嗽反射明显减弱,要高度警惕置管误入气道,置管后通过多种方法反复确认胃管位于胃腔。
胃食管反流
长期胃管留置可导致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导致胃食管反流。
误吸、吸入性肺炎
意识障碍的患者容易发生误吸,需要多翻身。
恶心、呕吐
由于鼻咽部的神经末梢多,对外部刺激敏感,部分患者置入胃管时会出现恶心、呕吐、流泪、咳嗽。
后续治疗
需要长期
肠内营养者(>4周),可选择经皮胃造瘘或空肠造瘘置入营养管喂养。
在胃管拔除、更换过程中,要动作轻柔,不可速度过快、动作过猛,避免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等不适体验。
日常生活
选择合适的营养液种类和用量,例如米糊、菜汁、果汁、蛋白粉。
可以选择安全、灭菌、复方制剂的肠内营养乳液。
鼻饲营养,要提前调整好营养液的温度和浓度。
缓慢注入营养液,掌握适宜的速度和用量。
切记抬高患者30-45°再鼻饲喂养,警惕误吸、反流。
鼻饲营养时,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道不耐受的表现,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