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鼻腔冲洗是指通过一定压力的水流将鼻腔分泌物清洗出来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冲洗液为生理盐水,有时可用2%碳酸氢钠液,0.5%
硼酸钠液等。主要用于治疗
萎缩性鼻炎、
干酪性鼻炎、鼻腔
真菌感染以及鼻、鼻窦手术后等。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萎缩性鼻炎、干酪性鼻炎、鼻腔真菌感染以及鼻、鼻窦手术后、鼻和鼻咽肿瘤放疗后鼻腔清洗,还可以辅助治疗过敏性鼻炎,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以及
普通感冒等。
治疗效果
⿐腔盐⽔冲洗作为单⼀疗法或辅助治疗对成⼈和⼉童慢性鼻-
鼻窦炎均有效。
⿐腔盐⽔冲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是清洗鼻腔,改善鼻腔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用于鼻腔鼻窦手术后,具有清痂、引流、抗水肿、止血、收敛、防止术腔粘连的作用。
安全性
鼻腔冲洗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副作用少。
仅有少量文献报道有以下副作用,出现鼻腔局部烧灼感、痒感、撕裂感、鼻出血、头痛、耳痛及冲洗后进入鼻窦的液体流出引起的不适等症状,但这些副作用非常轻微,不影响患者对鼻腔冲洗的满意。因此,鼻腔冲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此项治疗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患者可以在家自己操作,也可以由医护人员协助完成。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医院治疗的单次费用一般在数十元至数十元。详细价格以当地医疗服务价格为准。治疗费用包括治疗费、材料费等。根据医院等级、耗材种类、操作不同,费用会有所差别。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报销的比例也不同。
也可以自己购置冲洗器和生理盐水等,在家自行处理,需要遵医嘱。
医院科室选择
鼻腔冲洗一般在耳鼻咽喉科完成,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回家自行完成。
适宜情况
萎缩性鼻炎、
干酪性鼻炎、鼻腔
真菌感染等,鼻腔存留脓痂、干酪样物或稠厚分泌物不易擤出,鼻腔冲洗可去除脓痂,清洁鼻腔,减少臭味,改善血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鼻、鼻窦手术后、鼻和鼻咽肿瘤放疗后鼻腔清洗,有助于清痂、引流、抗水肿、止血、收敛、防止术腔粘连等。
不宜情况
绝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
以下情况一般不宜做此种操作,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咨询专业医疗人员。
活动性鼻出血。
吞咽功能减退的老年人。
此治疗可在门诊操作,不需要住院。
治疗前检查
鼻腔鼻窦CT检查
了解疾病状况,是否存在结构、功能异常等。
鼻腔内镜检查
了解鼻腔、鼻窦情况,是否存在炎症、
息肉、新生物等情况。
治疗前准备
在医院进行鼻腔冲洗时,不需要提前准备;如果在家操作,需要提前购买冲洗器及冲洗液。
如果可以在药店或医院购买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不需要配置,无菌。
如果自己配置生理盐水,最好选用市售的不含碘的纯净盐,不要使用家里的碘盐。遵医嘱配制成合适的浓度。
治疗过程
治疗中操作流程
盥洗法(高容量低压力):是利用鼻腔冲洗器产生带冲洗力的水流,冲洗鼻腔,水流从鼻孔进入,流经鼻前庭、鼻道、鼻窦口、鼻咽部,从另一个鼻孔流出,将鼻分泌物以及进入鼻腔的异物冲出鼻腔外。
取端坐位,在患者前方放置水盆,可将冲鼻器一侧连接生理盐水,另一侧放在鼻腔里,比如先冲洗右侧鼻腔,将橄榄头放至鼻腔中,可通过加压使水流到鼻腔里,从另外一侧流出或者从口腔流出。
喷雾法(低容量高压力):鼻腔喷雾是通过压力将液体雾化,雾化的液体进入鼻腔内起到浸润鼻腔和稀释鼻分泌物以及异物的作用。
治疗中注意事项
在清洗时注意用力不要过猛,用力过猛可以造成鼻腔黏膜损伤,也可能将水冲到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注意每天最多冲洗2次,早上1次,晚上1次,避免过于频繁。可交替冲洗,先冲洗一侧,再冲洗另外一侧。
冲洗时的压力应适中,使水缓缓进入鼻腔,从口里流出或者从另外一侧的鼻孔流出,可将鼻腔分泌物以及过敏原等冲洗出来。
治疗时间
鼻腔冲洗治疗大约需要10分钟,治疗时间受患者耐受性及熟练程度等因素影响。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不要挖鼻,正确擤鼻,如果冲洗时冲洗液进入口腔,应吐出,避免咽下。
监测与检查
定期复查,可以通过前鼻镜、鼻内镜、鼻腔影像学检查观察恢复情况。
饮食营养
鼻腔冲洗本身不影响进食,需要根据原发病及手术情况遵医嘱合理进食,少食辛辣刺激食物。
恢复过程
鼻腔冲洗一般不会造成损伤,不需要特殊的恢复过程。
在清洗时注意用力不要过猛,如不慎造成黏膜损伤,轻微损伤可以停止鼻腔冲洗,待伤处自行恢复,严重损伤应及时就诊,遵医嘱用药或手术治疗。
出现中耳炎后停止鼻腔冲洗,给予相关药物治疗等方案。
后续治疗
治疗后用药
鼻腔冲洗为辅助治疗措施,遵医嘱完成治疗疗程。原发病的治疗需要继续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前治疗相关疾病药物。
复查
定期复查,可以通过前鼻镜、鼻内镜、鼻腔影像学检查观察恢复情况。
日常生活
建议患者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空气污染或传染病流行期间佩戴口罩。
清淡、低盐、高蛋白饮食、少食辛辣刺激食物。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