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膜炎症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大多预后良好;少数遗留智力障碍、癫痫等后遗症
有可能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等途径传播
化脓性脑膜炎是什么
定义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脊膜炎症,是一种极为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
致病菌以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双球菌(又称脑膜炎奈瑟菌)及b型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常见,部分致病菌具有传染性。
多呈暴发性或急性起病,常合并化脓性脑炎或
脑脓肿,病死率和病残率仍然较高。
分类
根据致病菌种类不同分类,常见类型如下: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
其他类型脑膜炎。
发病情况
发病情况随致病菌不同而有所差异。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及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脑膜炎占化脓性脑膜炎的80%以上。
好发时间
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在春冬季节好发。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全年均可发病,但春冬两季患病率较高。
肠道病毒脑膜炎在夏秋季节好发。
好发人群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因疫苗普及明显下降,好发于老年人、婴幼儿和儿童。
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好发于0~2个月婴儿。
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好发于3个月~3岁婴幼儿。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好发于老年人及5岁以上儿童。
化脓性脑膜炎能治好吗?
目前化脓性脑膜炎病死率和病残率仍然较高,但如能及时、规范诊治,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本病一旦确诊,应尽早使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曲松、
头孢噻肟等。并可根据症状给予降低颅内压、抗癫痫、抑制炎性因子等治疗。
如治疗不及时,可出现
颅内压增高、
脑疝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少数患者可遗留智力障碍、癫痫、
脑积水等后遗症。
如何预防化脓性脑膜炎?
预防化脓性脑膜炎重点在于接种疫苗、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本病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及b型流感嗜血杆菌,可及时接种疫苗预防。
在本病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员密集场所,外出戴口罩,避免挤压面部疖肿。
对于老年人、婴幼儿和儿童、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癌症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应避免与本病患者密切接触。
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有哪些?
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包括智力障碍、癫痫、脑积水等。
本病严重时可累及脑实质,出现大脑皮质损伤,导致智力障碍、精神异常、癫痫发作。
本病可出现蛛网膜纤维化、粘连,引起脑脊液吸收及循环障碍,导致脑积水。
脑积水会进一步对脑功能造成影响,加重智力、精神症状,并可出现肢体
运动障碍。
致病原因
致病菌
多种化脓性细菌均可以引起化脓性脑膜炎,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及b型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常见。
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厌氧杆菌、沙门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
感染方式及途径
致病菌可通过以下途径侵入脑膜,在细菌毒素和多种炎症相关细胞因子作用下发生炎症反应。
致病菌通过体内感染灶(上呼吸道、胃肠道黏膜、皮肤、脐部侵入等)经血液、血脑屏障到达脑膜。
部分致病菌具有传染性,如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双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等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通过邻近组织器官感染(如
鼻窦炎、中耳炎等)扩散波及脑膜。
因
颅骨骨折、皮肤窦道、脑脊液膨出等原因使颅腔形成直接通道,细菌可直接进入脑膜或蛛网膜下腔。
脑脊液引流、脑外科术后等导致医源性感染,可引起
颅内感染。
高危因素
未进行免疫接种的婴幼儿和儿童。
有皮肤、胃肠道黏膜或脐部感染史。
发病机制
细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血管内皮细胞炎性激活,大量
中性粒细胞侵入,释放炎症介质,破坏血脑屏障。
细菌繁殖、自溶生成大量细菌毒素,介导炎症反应,导致
脑水肿、
颅内压增高、神经细胞损伤。
主要症状
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类似,具体如下。
感染症状
出现发热、寒战、咳嗽、咽痛、周身酸痛、四肢乏力、食欲减退等。
脑膜刺激征表现
颈部僵直及活动受限、下颌不能贴近胸部等。
颅内压增高表现
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不安等。
幼婴不会表达头痛,可能仅有吐奶、尖叫或
颅缝分离等症状。
随病情加重,患者可精神状态逐渐从精神萎靡、嗜睡、昏睡、昏迷到深度昏迷。
局灶症状
可出现部分性癫痫发作、偏瘫、失语、偏身
感觉障碍(对痛、温度、触、压、振动等刺激无感知)等。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发病后数小时出现皮肤、眼结膜或软腭黏膜瘀点或
瘀斑。
严重者发展至全身皮肤,且迅速融合成大片皮下出血,中央因
血栓形成而呈紫黑色坏死或大疱。
并发症
脑积水
婴幼儿可表现为头颅过大与躯干身长比例不协调、斜视等。
癫痫
炎症可以刺激或损害脑皮层的细胞,引发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
常表现为身体不自主抽动、意识丧失、颈部强直等。
就医科室
神经内科
如出现发热、持续头痛、呕吐、寒战、咳嗽等,建议及时就诊。
儿科
婴幼儿出现反复发热、呕吐、尖叫哭闹、频繁吐奶等,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如出现剧烈头痛、颈部僵直及活动受限、昏迷等情况,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若患者意识丧失,应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异物,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
患儿有时无法准确描述自身症状,家长可帮助记录出现过的症状,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头痛剧烈吗?还伴有其他症状吗?
有发热症状吗?发热多久了?最高多少度?
孩子食欲正常吗?精神状态如何?
病史清单
孩子是否进行了免疫接种?
近期有皮肤、胃肠道黏膜或脐部是否有感染?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头颅CT
头颅磁共振成像
诊断依据
病史
患儿未进行免疫接种。
有皮肤、胃肠道黏膜或脐部感染史。
临床表现
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寒战、咳嗽、剧烈头痛、呕吐、颈部僵直及活动受限、昏睡或昏迷等。
体征
检查可见颈部僵直,被动屈曲颈部时有阻抗感。
凯尔尼格(Kernig)征阳性和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征阳性。
Kernig征:患者仰卧,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高伸膝受限。如伸膝时受阻且伴疼痛与屈肌痉挛,则为阳性。
Brudzinski征: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当头部前屈时,颈部有抵抗感及疼痛感,同时双髋与膝关节屈曲则为阳性。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
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后续治疗用药。
脑脊液检查
一般患者均要进行腰椎穿刺取出脑脊液进行分析。
检查可见
脑脊液压力增高,脑脊液外观混浊或呈脓性;脑脊液细胞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升高;糖含量及氯化物降低。
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在80%以上。
注意事项
检查后去枕平卧4~6个小时。
症状重的颅内压高患者则不适合进行该检查。
为有创检查,若检查后出现伤口红肿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
化脓性脑膜炎早期,CT平扫大多无异常发现。随疾病进展,可因脑膜充血和蛛网膜渗出,而显示脑沟、脑池、脑裂,尤其是脑基底池的密度增高或闭塞。
头颅MRI
MRI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高于CT。
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同CT均显示正常,随病情进展MRI的T1加权像上显示蛛网膜下腔高信号,可不规则强化,T2加权像呈脑膜高信号。后期可显示弥散性脑膜强化、脑水肿等。
鉴别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与
病毒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等脑膜炎相似,单纯依靠临床表现难以鉴别,需通过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
病毒性脑膜炎
本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40岁以上少见。
脑脊液检查、病毒学检查、血细菌培养、头颅CT等检查有助于鉴别。
结核性脑膜炎
由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大多数有结核病患者接触史,特别是与家庭内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接触史。
有午后低热或肺CT结核性病灶,眼底检查可发现有脉络膜粟粒结节等。
脑脊液检查、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X线及头颅CT等检查有助于鉴别。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
真菌感染,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病情重,病死率高。
脑脊液检查、血细菌培养、头颅CT及MRI等检查有助于鉴别。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抗菌药物
化脓性脑膜炎患者需及早使用抗菌药物,通常在确定致病菌之前使用广谱抗生素,若明确病原菌则应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未确定致病菌用药
头孢曲松或
头孢噻肟常作为首选用药,对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疗效比较肯定。
已确定致病菌用药
应根据致病菌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者,可分次静脉滴注大剂量青霉素;对青霉素耐药者,可考虑用头孢曲松,必要时联合
万古霉素治疗。
脑膜炎双球菌,首选青霉素,耐药患者选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可与
氨苄西林或
氯霉素联用;对青霉素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可用氯霉素。
革兰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脑膜炎,可使用
头孢他啶;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可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头孢他啶等。
注意事项
抗菌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不可自行用药,以免产生耐药性。
有过敏史,尤其是药物过敏史者需要告知医生。
通常开始抗生素治疗后24~36小时内会复查脑脊液,以评价治疗效果。
其他药物治疗
高热且伴有明显不适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等。
颅内压增高者,可予以甘露醇静脉滴注,以脱水降颅压。
癫痫发作者,可使用地西泮、苯巴比妥等抗癫痫药物治疗。
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如
地塞米松),有助于减少颅内粘连、减少
脑积水等。
治愈情况
目前化脓性脑膜炎病死率和病残率仍然较高,但经早期合理、足量地应用抗菌药物,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危害性
若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疗程不足等易转化为慢性化脓性脑膜炎,少数患者可遗留智力障碍、癫痫等后遗症,其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起始症状的严重程度、诊断和治疗的及时性等。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等致病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具有传染性,易使他人患病。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如牛奶、鱼类、水果、蔬菜等。
如果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进食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防止呕吐发生,必要时给予鼻饲或静脉输液。
神志清醒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多饮水。
禁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生活管理
保持患者皮肤、口腔清洁。
具有传染性的患者,应遵医嘱进行隔离治疗。
昏迷患者应使其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吸入,造成
吸入性肺炎。
剧烈头痛时,要注意避免强光刺激以免诱发惊厥。
烦躁不安者,可加床栏或约束四肢,防止坠床。
病情监测
治疗期间,家属应严密监测患者
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若出现烦躁不安、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抽搐、昏迷等表现,应及时告知医生。
随诊复查
按医生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头颅CT及MRI等。
根据医生指导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换药。
预防
疾病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员密集场所,外出时戴口罩。
避免与
脑膜炎患者密切接触,家中有患者时需要采取隔离措施。
注意饮食安全及脐部和其他部位皮肤的卫生,降低感染风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