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

更多功能

靶向治疗
概述 应用范围 治疗前 治疗过程 治疗后
以肿瘤细胞的标志性分子为靶点,干预发生癌变的环节而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
根据具体肿瘤类型、分期及方案,治疗时间一般在1~3年左右
治疗费用在数百元至几万元不等,具体费用与方案、医保政策、药物价格等有关
靶向治疗相对来说毒副反应小,可能会有不良反应,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发生
定义
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是针对肿瘤在器官组织、分子水平的不同靶点,使用不同的治疗技术进行靶点治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一种治疗方法。
局部的病灶靶点可以用局部靶向消融治疗、靶向放射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靶向内照射治疗、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局部药物注射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是针对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分子,通过一系列途径(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干扰细胞周期等)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提示】一般临床上所指的靶向治疗是指分子靶向治疗,故本词条主要以分子靶向治疗为主。
药物分类
大分子物质:主要是一些单克隆抗体,这些药物大多通过静脉给药,优势为靶向性强、半衰期长等。
小分子抑制物:包括各类受体抑制剂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优点在于分子量小、可口服给药、易于化学合成;缺点为半衰期较短,需每天服用。
作用机制
通过作用于细胞膜的跨膜受体,阻碍受体下游信号通路转导,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及侵袭。
例如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吉非替尼,直接作用于EGFR的大分子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以及作用于HER-2受体的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等。
通过作用于细胞质,靶向抑制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如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依维莫司等。
通过作用于细胞核,靶向作用于DNA或RNA的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例如针对细胞依赖性激酶的AZD5438,针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等。
通过作用于肿瘤微环境,如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等。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绝大部分恶性肿瘤,实体瘤如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非实体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都可以考虑分子靶向治疗。
治疗效果
分子靶向治疗可用于某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病情控制、实体肿瘤术后的辅助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阳性肿瘤的一线治疗等。在血液系统肿瘤、乳腺癌、肺癌、肝癌中已取得不错疗效。
控制病情的效果
对于某些非实体肿瘤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或有基因突变的实体瘤如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靶向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可较好控制病情。
对于晚期已出现转移病灶、不能耐受手术的肿瘤患者,靶向治疗可有效缩小肿瘤体积,减轻症状,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有效延长生存期。
术后辅助治疗效果
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可采用化疗药物与靶向药物联合的方法,针对潜在转移病灶进行治疗,以降低复发和转移的概率。
姑息治疗效果
主要用于晚期驱动基因阳性肿瘤的一线治疗。
恶性肿瘤患者如出现复发或是较为广泛的转移,无法通过手术治疗控制病情时,可考虑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进一步治疗,以缩小肿瘤体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安全性
靶向治疗药物相对化疗药物毒副反应较小,较轻的不良反应多可通过对症治疗来改善,部分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需要入院治疗,患者和家属不必过于担心,但请严格遵医嘱。
过敏反应
多见于单克隆抗体类的靶向药物,如利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等。
多在患者初次使用时出现,在减量或停药后缓解。
皮肤毒性
是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
主要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色素沉着、指甲改变、甲沟炎、口腔溃疡等。
胃肠道毒性
主要表现为恶心、腹痛、腹胀、食欲减少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腹泻、呕吐、脱水等反应。
心脏毒性
心脏毒性可表现为高血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值下降等。
肝毒性
多数靶向药物在肝脏内代谢,肝毒性主要表现为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肝炎等。
肺毒性
主要包括间质性肺病、亚急性肺炎、急性肺炎、肺出血肺动脉高压等。
最常出现肺毒性的药物有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等。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是较为成熟的治疗手段,对于存在相应靶点突变且没有禁忌证的患者,一般都可以选择分子靶向治疗。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分子靶向治疗相对常规化疗费用较为昂贵,患者每个周期的治疗费用可能在数百元至数万元之间。但总体费用无法一概而论,具体的费用主要与治疗方案、治疗周期、药物价格因素等有关。
治疗方案:患者因病情及突变靶点不同,所选用的方案也不同,不同的方案包含不同的药物组合,因此费用有差异。
治疗周期:不同患者服药后最终达到耐药的时间存在差异,所进行的治疗周期数也有一定的上下浮动,因此造成费用的不同。
药物价格因素:主要与是否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有关。此外也与药物的生产厂家有关,如进口药物价格一般会高于国产药物。
医院科室选择
肿瘤内科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属于专业技术性比较强的治疗手段,一般需要肿瘤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制定治疗方案、及时处理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因此建议患者选择肿瘤专科医院或大型医院的肿瘤内科或肿瘤科进行治疗随访。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