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拔除指(趾)甲来处理甲部疾病的一种手术方法
可有效祛除局部的致病因素,充分清创、引流感染灶
主要手术方案有拔甲术、部分拔甲术
治疗、护理措施得当者可获得痊愈,未能规范治疗者可能复发
定义
拔甲术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拔除指(趾)甲,以利于进一步处理
甲下脓肿、
甲沟炎、灰指甲等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般可分为部分拔甲术与拔甲术。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治疗指(趾)甲严重外伤、
甲癣、甲沟炎(包括
嵌甲性甲沟炎)、甲下感染等疾病,也可用于
甲周疣、
甲下外生骨疣、甲下血管球瘤的辅助治疗。
治疗效果
祛除局部的致病因素,如嵌甲、外伤严重损坏或感染的指(趾)甲,充分清创、引流感染灶,也可帮助治疗甲周疣、甲下外生骨疣、甲下血管球瘤等疾病。
拔甲术作为甲部外伤、感染等疾病的最终治疗方案,常在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应用,治疗效果确切,能起到根治疾病的作用。
也能在甲周疣、甲下外生骨疣、甲下血管瘤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充分暴露病变位置,起到重要辅助作用。
安全性
拔甲术对身体创伤较小,是一种安全且可行的创面治疗方法,不良反应较少,对于大多数器官功能无较大障碍的患者效果确切。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拔甲术手术为一级手术,即为风险低、操作简单、低难度的手术。
适用人群广泛,对于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基本均能开展。
这项治疗方法在医院门诊即能开展,感染极为严重者才需要住院治疗,在基层医疗机构即可获得有效治疗。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拔甲术的价格与很多方面有关,如选择手术医院的等级、收费标准、具体术式、是否接受抗感染治疗、患者个人身体情况等。
该项手术属于医保范围,报销前费用200~1000元,感染严重者可能费用更高。
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报销的比例也不同。
医院科室选择
通常情况下,一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以上级别的医院都可以做这项手术。
局部如果出现明显化脓、胀痛、跳痛,可能需要做部分拔甲术或拔甲术,建议就诊于普外科,也可就诊于手足外科。
出现寒战、发热、血压下降等危急症状时,应直接拨打120电话或立即就诊于急诊科。
适宜情况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出现甲根脓肿的甲沟炎。
指(趾)甲严重外伤,甲与甲床分离严重。
慢性甲沟炎一直反复发作。
甲真菌病导致的甲沟炎,需要祛除病甲,提高治疗效果的。
不宜情况
仅表现为轻度的红肿、疼痛的甲沟炎。
经过抗感染治疗,已经有明显效果的非嵌甲性的甲沟炎。
免疫功能严重低下,有继发全身感染可能的。
凝血功能严重障碍。
患者需要完善相关检查及治疗前准备。
除了继发感染严重的患者需要住院接受抗感染治疗,多数的拔甲术在门诊即可完成,随治随走,定期前往医院换药、复查即可。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通常会检查血常规、凝血指标、传染病指标等,目的是排除不适宜情况(禁忌证)及传染病。
感染的患者,还可完善脓液培养及药敏试验,可帮助了解导致感染的细菌种类及致病菌对哪类药物敏感。
病甲检查
主治医师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即可确诊,医师会详细检查甲板、甲沟及甲床。
若为
甲沟炎患者,需观察甲沟炎的部位、脓肿程度、受累及的范围等,还要观察甲的质地、光滑度、色泽。
若拔甲术为
甲周疣、
甲下外生骨疣、甲下血管瘤等疾病的辅助治疗方式,还应当检查病变的范围,甲与病变的关系,从而制定相关手术方案。
病甲检查后可排除手术不宜情况(禁忌证),随后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手术方案及后续治疗方案。
治疗前准备
调整正在使用的药物
如果正在使用的药物(如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影响到凝血功能,往往需要调整或者停用,但具体要遵循医嘱。
控制基础疾病
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时,要先控制好这些基础疾病,否则可能影响手术术中进展及术后恢复速度。
心理准备
了解自身情况,跟医生做充分的沟通,充分认可及接受该疗法,对治疗后的效果及可能的情况充分知晓。
安排生活工作
拔甲术尽管多数均随治随走,但由于术后影响患者行动(尤其是脚趾甲的手术),因此应提前做好生活、工作安排。
术前清洁
治疗前应清洁全身,尤其要保证病甲周围皮肤的清洁。
衣着配饰要求
正常穿着即可。如果是脚趾甲的手术,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包扎,建议穿拖鞋。
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会详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治疗情况,以及治疗风险、注意事项、可能的治疗效果等,患者或家属需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
该治疗可能不能一次达到绝对效果,部分患者需要重复接受治疗。
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中,患者通常只要安静平躺即可,或按医生指示,采取能充分暴露病甲且自身舒适的体位。
由于该手术有较大专业性,具体的手术方案选择应由专业医师进行,以下仅对可能的操作进行介绍。
麻醉情况
一般是将带有局麻药的注射器垂直插入手指(脚趾)根部,将局麻药注入指(趾)腹间隙。
治疗部位与手术切口
治疗部位即病甲部位。
拔甲术或部分拔甲术直接在甲床上进行操作,术后无切口。
手术过程
部分拔甲术
对于局部
嵌甲性
甲沟炎,可用血管钳夹紧趾甲边缘,向对侧翻转,翻出嵌入部分的趾甲直至甲根,用手术剪剪除,剪除的部分约为趾甲1/5~1/4。
为防止重新生长的趾甲再次长入肉中,可对甲床及趾侧皮肤进行整形。
拔甲术
对于甲沟炎严重者、
甲下脓肿形成、严重的嵌甲性甲沟炎,可手术刀片切开甲缘皮肤,分离甲根、甲板及甲床,用血管钳夹紧趾甲,将趾甲翻转,并完全拔出全甲。
嵌甲性甲沟炎,为防止重新生长的趾甲再次长入肉中,也可能会对甲床及趾侧皮肤进行整形。
治疗感受
该手术术中进行了神经阻滞麻醉,一般不会有较明显的痛苦感受。
在注射局麻药时,针刺入皮肤会有刺痛但可忍受,随着麻药注入会有肿胀感。
手术中患者一般不会感到疼痛。如有疼痛及时告知医生,补打麻药。
局麻药失效后患者可能会有较明显疼痛,一般使用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后,症状可明显减轻。
治疗时间
治疗时间与具体采用的术式、患者病甲情况、患者个人身体情况、患者配合程度等有关。
手术时间通常为15~60分钟。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术后尽量抬高患肢24小时,可减轻局部疼痛、血肿。
每隔48小时左右换药一次,所用敷料不能太过干燥,一般建议使用凡士林纱布,减轻换药时对创面再次造成的损伤与患者的痛苦。
注意保持手术部位清洁,避免伤口沾水。
创面恢复前尽量减少使用患指(趾),防止磕碰,防止导致创面再次出血。
监测与检查
该手术为局麻手术,患者全程保持清醒,随治随走,无需监测
生命体征。
饮食营养
正常饮食即可,尽量做到清淡、营养均衡。切勿饮酒、食用可能导致过敏食物。
避免运动过量
若身体条件允许者,鼓励下地活动、散步等,但以结束之后不觉得疲惫为宜。休息一周,避免剧烈运动。
并发症及应对
出血与血肿
拔甲术术中及术后出血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避免在月经期间手术,手术前应作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排除有血液疾病的可能。
术后如果有出血,一般通过纱布加压止血即可,有凝血障碍患者可酌情给予止血药(如
云南白药)。止血后,及时更换敷料。
感染加重
若病甲本身既有感染,手术的损伤可能导致炎症扩散,导致患者出现整只手或脚的红肿、发热,严重者甚至出现寒战、发热等症状。
一般加强局部换药,规范使用抗生素者均能缓解。必要时可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使用。
恢复过程
恢复过程中,一般在术后前48小时内疼痛较为严重,而后逐渐减轻。
换药时因揭开与伤口粘连的敷料也会有一定疼痛。
一般1个月左右,开始有新甲长出。3~5个月后,新甲完全覆盖甲床。
后续治疗
术后用药
若病甲本身有感染,术后可根据脓液培养及药敏试验,使用敏感的抗生素。
疼痛无法忍受者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进行镇痛治疗。
再次手术
某些一次手术未能完全根治的(如甲真菌病),需要再次施行拔甲术治疗。
因为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如咬甲、撕倒刺、修剪指(趾)甲过短等再次导致
甲沟炎、
嵌甲性甲沟炎的,可能需要再次甲沟炎手术。
饮食注意
正常饮食,切勿进食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
保证清淡、营养均衡。
戒烟、戒酒。
复查
回家后如果发现患指(趾)局部或整个手掌(脚掌)出现红肿、发热等情况,甚至出现寒战、发热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就医。
一般在手术后24~48小时后进行第一次换药,而后每隔48小时左右换药一次。
术后1个月复查一次,由医生观察患指(趾)恢复情况。
日常生活
平常生活需要细心维护创面部位,创面恢复前尽量减少使用患指(趾),防止磕碰,防止导致创面再次出血。
不要因好奇创面恢复情况,随意打开敷料观察创面。
术后尽量抬高患肢24小时,可减轻局部疼痛、血肿。
注意保持手术部位清洁,避免伤口沾水。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实施糖尿病饮食。
正确修剪指(趾)甲,尤其是趾甲要宁长勿短。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掉爱撕手上倒刺(可改为剪掉倒刺)、咬指甲等习惯。
穿着宽松的鞋袜,并且注意保持鞋内的清洁及干燥。鞋袜若因出汗或浸水而潮湿,应及时更换。
尽量少穿高跟鞋、尖头皮鞋。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