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的氧供给和二氧化碳排出不能满足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病因与气道阻塞性病变、肺组织病变、胸廓与胸膜病变等因素有关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定义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分类
按发病缓急分类
急性呼吸衰竭: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严重障碍,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慢性呼吸衰竭:由于呼吸和神经肌肉系统的慢性疾病,导致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经过几日或更长时间发展为呼吸衰竭。
按动脉血气分类
Ⅱ型呼吸衰竭:即
高碳酸血症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是PaO
2<60mmHg,同时伴有PaCO
2>50mmHg。
按发病机制分类
泵衰竭:由呼吸泵(驱动或制约呼吸运动的神经、肌肉和胸廓)功能障碍引起,以Ⅱ型呼吸衰竭表现为主。
肺衰竭:由肺组织及肺血管病变或气道阻塞引起,可表现Ⅰ型或Ⅱ型呼吸衰竭。
发病情况
我国目前尚无权威的流行病学统计。
好发于存在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者。
致病原因
气道阻塞性病变
气管-支气管的炎症、痉挛、
肿瘤、异物、纤维化
瘢痕等均可引起气道阻塞。
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哮喘等可引起气道痉挛、炎性水肿、分泌物阻塞气道等,进而引起缺氧和/或CO
2潴留,甚至呼吸衰竭。
肺组织病变
肺血管疾病
胸廓与胸膜病变
可限制肺扩张和胸廓活动,导致通气减少、吸入气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从而发生呼吸衰竭。
心脏疾病
可导致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缺氧和/或CO2潴留。
神经肌肉疾病
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
脑炎以及镇静催眠剂中毒可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
脊髓颈段或高位胸段损伤(肿瘤或外伤)、
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
重症肌无力、有机磷中毒、破伤风及严重的钾代谢紊乱等均可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肌无力或麻痹,导致呼吸衰竭。
发病机制
各种病因通过肺通气不足、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氧耗量增加五个主要机制,使肺通气和/或换气过程发生障碍,导致呼吸衰竭。
临床上单一机制引起的呼吸衰竭很少见,往往是多种机制并存或随着病情的发展先后参与发挥作用。
主要症状
呼吸困难
急性呼吸衰竭早期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加。病情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辅助呼吸肌活动增加,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同时发生凹陷。
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严重时呼吸浅快。若并发CO
2潴留,动脉血
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过快或显著升高以致发生CO
2麻醉时,可出现浅慢呼吸或
潮式呼吸。
发绀
口唇、指(趾)、甲床等部位呈青紫色,为缺氧的典型表现。
贫血者发绀表现一般不明显。
其他症状
精神-神经症状
急性呼吸衰竭可迅速出现精神紊乱、躁狂、昏迷、抽搐等症状。
慢性呼吸衰竭随着PaCO
2升高,先会出现烦躁不安、昼夜颠倒等兴奋症状,之后可出现表情淡漠、肌肉
震颤、间歇抽搐、嗜睡,甚至昏迷等抑制症状。
循环系统症状
多出现心动过速。
严重缺氧和
酸中毒时,可引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CO
2潴留者可出现体表静脉充盈、皮肤红润、温暖多汗、血压升高、
搏动性头痛等。
消化系统症状
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黑便、头晕等症状。
泌尿系统症状
尿液中出现大量不消散的泡沫。
并发肺心病时出现尿量减少。
并发症
感染
由于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肺清除功能受损、导管的放置(气管插管、导尿管、静脉管等)及其他器械污染等引起。
以肺炎、脓毒血症和泌尿系统感染最为常见。
肾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出现尿少或无尿、全身水肿、恶心、呕吐等多系统症状。
肺性脑病
主要表现为神志淡漠、肌肉震颤或
扑翼样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
就医科室
急诊科
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紊乱、昏迷等症状时,建议立即于急诊科就诊。
呼吸内科
出现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呼吸浅快等时,建议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常需要拍摄胸部X线片或胸部CT,故应避免穿着含金属材质的衣物,已怀孕或准备怀孕者须及时告知医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呼吸不畅、呼吸困难?
是否有发绀,如口唇、皮肤呈青紫色?
是否有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抽搐、嗜睡等?
尿液中是否有大量不消散的泡沫?
是否出现呕血、黑便?
病史清单
是否受过胸部外伤?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动脉血气分析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
胸部CT检查、超声心动图、心脏彩超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呼吸兴奋剂:盐酸多沙普仑
诊断依据
病史
患呼吸系统或其他系统疾病病史。
有胸部外伤或手术史。
临床表现
症状
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紊乱、昏迷等症状。
体格检查
体检时可见“
三凹征”,即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同时发生凹陷。
可出现脉搏增快、脉搏跳动不整齐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
主要检测动脉血液中不同类型气体和酸碱物质,有助于判断患者氧合及酸碱平衡情况。
Ⅰ型呼吸衰竭: 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
Ⅱ型呼吸衰竭: PaO2<60mmHg,同时伴有PaCO2>50mmHg。
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PaCO2升高、pH值<7.35。
根据PaO2与吸入氧浓度(FiO2)的比值可计算氧合指数(PaO2/ FiO2),有助于快速评估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
血常规检查
了解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红蛋白等变化情况。
检查前无需空腹。
尿常规
有肾脏损害时,尿中可出现异常红细胞,
尿蛋白异常增多。
肝、肾功能
了解肝、肾功能状态,判断肝肾功能受损情况。
肝功能受损时,转氨酶升高,胆红素也可升高。
检查前需保持空腹。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片/胸部CT:可以发现肺部结构的病变,有助于医生判断原发病。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有助于分析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
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检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专科检查
肺功能检测:通过肺功能判断通气功能障碍的性质(阻塞性、限制性或混合性)及是否合并换气功能障碍,并对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
纤维
支气管镜检查:对明确气道疾病和获取病理学证据具有重要意义。
鉴别诊断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医生会根据不同临床表现,与相应的其他疾病做鉴别。
支气管哮喘
相似点:均有呼吸困难。
不同点:
支气管哮喘典型表现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在应用平喘药物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气胸
相似点:均有胸闷和呼吸困难。
不同点:气胸常由胸部损伤、肺部疾病、机械通气等引发。典型症状为突发性单侧胸痛,常为针刺样或刀割样,持续时间很短,继之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并可有刺激性咳嗽。
左心衰竭
相似点:均有呼吸困难。
不同点:
左心衰竭主要由心脏结构功能异常、代偿功能不全导致。可表现为进行性
劳力性呼吸困难、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咳嗽等,少数出现
咯血。
肺动脉栓塞
相似点:均有胸闷和呼吸困难。
不同点:肺动脉栓塞呼吸困难表现以活动后明显,还可出现心绞痛样疼痛,心动过速,甚至休克。
治疗原则
呼吸衰竭治疗原则为畅通气道,纠正缺氧和改善通气,治疗原发病,加强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
一般治疗
氧疗
多采用鼻导管、面罩吸氧。
Ⅰ型呼吸衰竭需给予高浓度氧疗,维持氧饱和度>92%。如果
低氧血症不能为氧疗所纠正,需要考虑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可采取无创或有创方式。
Ⅱ型呼吸衰竭应给予控制性氧疗,同时需要监测CO2,必要时需要进行无创或有创通气。
慢性呼吸衰竭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
家庭氧疗(> 15小时/天),可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切勿自行调整氧流量。
营养支持
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应保证足够的营养。
对于危重症型患者无法正常经口进食,可放置鼻胃管或鼻空肠管。
具体营养方案应该根据机体总体情况、出入量、肝肾功能及糖、脂代谢情况而制订。
休息
卧床休息,密切监测呼吸、心率、血压、
血氧饱和度等,以便了解病情和治疗效果。
对于久卧者应给予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等,使气道保持通畅。
积极治疗原发病
先天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肺水肿所致呼吸功能衰竭,应采用强心药和利尿剂。
急性期治疗
若患者出现昏迷,应使其处于仰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并将口打开,将气道内分泌物及异物清除。
必要时应建立人工气道。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和喉罩,一般在病情危重不具备插管条件时应用,待病情允许后再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呼吸兴奋剂
多应用
盐酸多沙普仑,主要适用于以中枢抑制为主、通气量不足引起的呼吸衰竭,不宜用于以肺换气功能障碍为主所致的呼吸衰竭。
需在呼吸肌功能基本正常及气道通畅时应用,否则会促发呼吸肌疲劳,加重CO2潴留。
切勿突然停药。
支气管扩张剂
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缓解气流受限。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药物
在纠正由于CO
2潴留引起的
呼吸性酸中毒时,通常可考虑给予
盐酸精氨酸和补充
氯化钾,以纠正潜在的
代谢性碱中毒。
抗感染药物
应在呼吸道分泌物引流通畅的条件下,参考
痰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感染药物。
可选用喹诺酮类(如
左氧氟沙星)或β-内酰胺类(如头孢类、青霉素类)联合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
阿奇霉素)药物治疗。
特殊提示
药物治疗期间,应坚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治疗,不可擅自改变药物剂量或突然停药,保证治疗计划得到落实。
切勿轻信民间偏方、秘方或自行用药。
其他治疗
体外膜式氧合(ECMO)
一种将患者静脉血引出体外后经氧合器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入体内的治疗方式。
ECMO可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肺功能,让心肺充分休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
肺损伤的发生,为原发病的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
高频通气
多用于急性呼吸衰竭。
采用明显高于生理呼吸次数的频率,以极低的潮气量进行通气,可提高氧合,且心排出量不受影响,气漏发生率也未增加。
治愈情况
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时机、有无并发症、身体基础状况等因素有关。一般经早期、规范的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急性呼吸衰竭者如不伴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经过及时抢救,预后较好。若发展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风险增高。
若患者本身存在严重基础性疾病,易出现全身多器官衰竭,预后较差。
危害性
急性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重症,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容易导致多个脏器功能受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慢性呼吸衰竭反复发作,会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治疗呼吸衰竭过程中,如需要气管插管,插管过程中可能导致牙齿脱落或损伤口鼻腔和咽喉部黏膜,引起出血或造成下颌关节脱位。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密切监测机体总体情况、出入量、肝肾功能及糖脂代谢情况等,以便制订具体营养供给方案。
可正常经口进食者,宜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因过度饱胀而引起呼吸不畅。
如果不存在心、肾功能不全,可以适量多饮水,以补充消耗的水分,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排出。
生活管理
休息
病情较重者,为减少体力消耗,降低氧耗量,需卧床休息,并尽量减少自理活动和不必要的操作。
呼吸费力时可尝试采取半卧位或坐位,趴伏在床桌上,以改善呼吸情况。
长期卧床者应定期进行下肢按摩,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适当运动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活动及呼吸训练,帮助恢复肺功能。
应避免氧耗量较大的活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从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开始。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长期卧床者,家属应毎1~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1次,并给予叩背,促使痰液排出。
叩背排痰操作应安排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以避免引发呕吐而导致误吸。
叩击者两手手指弯曲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叩击胸壁,毎一肺叶叩击1~3分钟,叩击时发出一种空而深的拍击音则表明叩击手法正确。
叩击力量应适中,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宜。
叩击时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
在医生指导下学习有效呼吸和咳嗽、
咳痰技术,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方法,以延缓肺功能恶化。
需进行
家庭氧疗者,患者及家属都应详细了解其方法及注意事项。
若发现痰液出现特殊气味或痰液量、色及黏稠度等发生变化,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寒冷的刺激
注意观察天气变化,寒冷天气适当增加衣物。
外出可佩戴保暖帽子、口罩、手套和穿保暖袜子等。
预防感染
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
戒烟
严格戒烟,同时避免接触“二手烟”。
心理支持
因呼吸困难、预感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等,常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家属应多给予患者心理关怀,对于建立人工气道和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可鼓励其说出或写出引起或加剧焦虑的因素。
病情监测
平时应注意监测呼吸频率、有无发绀、血压、心率、痰液量及性状等情况。
如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须及时就诊。
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复诊。
预防
合理安排膳食,加强营养,改善体质。
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严格戒烟并避免接触“二手烟”。
尽量少去人群拥挤的地方,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减少感染的机会。
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不良因素刺激。
积极治疗自身基础性疾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