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

更多功能

艾灸
概述 应用范围 治疗前 治疗过程 治疗后
以艾叶为主要施灸材料,对穴位或者病变局部进行烧灼、温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引热外行、防病保健的作用
饥饿、疲劳、醉酒状态,孕妇腰骶部不宜艾灸
定义
用艾绒或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病、防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灸法分类
依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可将艾灸法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等。临床上,以艾条灸和艾炷灸最为常见。
艾炷灸
将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称为艾炷灸。根据艾炷是否直接置于施术部位皮肤上烧灼,艾炷灸又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
直接灸
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指将艾炷直接放置在施灸部位皮肤上烧灼的手法。根据灸后有无化脓、瘢痕,又可分为化脓(瘢痕)灸和非化脓(瘢痕)灸。
化脓灸
将艾炷直接置于施灸部位进行施灸,局部组织经烧灼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的灸法。
将化脓灸法灼伤较重的,可使皮肤产生溃破化脓并留有疤痕的,称为化脓灸或瘢痕灸。
因化脓灸有感染的风险,施灸时痛感明显且会在皮肤留有瘢痕,现代临床运用较少。
非化脓灸
将艾炷直接置于施灸部位进行施灸,施灸部位皮肤发生红晕或者轻微烫感,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称为非化脓灸或瘢痕灸。对比化脓灸,非化脓灸在临床更为常见。
间接灸
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指将艾炷与施术部位皮肤间隔某物而施灸的手法。临床常用姜片、蒜片、盐以及其他药物作为间隔物,称为隔姜灸、隔蒜、隔盐灸、隔药饼灸等。
隔姜灸:切取约0.3厘米厚度的生姜1片。姜片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
隔蒜灸:用0.3厘米厚的蒜片或蒜泥,置于穴位或患处皮肤上,蒜片用针穿刺数孔,再将艾炷置于之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
隔盐灸:用于脐窝部施灸,因此又称神阙灸,用干燥纯净的食盐末适量,将脐窝填平,再上置艾炷施灸。
隔药饼灸:将药物研为细末,用黄酒调和制饼,直径1~2厘米,厚0.3~0.5厘米,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放于穴位或患处皮肤上,上置艾炷点燃施灸。
艾条灸
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卷成的圆柱形长条称为艾条。点燃艾条施灸的方法称为艾条灸,又叫艾卷灸。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种方式。
悬起灸
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按照操作方法,又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
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术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置于穴位或患处上方约3厘米高处,施灸时像鸟雀啄食一样,将艾卷一上一下地移动。
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保持在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
实按灸
将点燃的艾条隔数层布或绵纸实按在穴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火灭热减后重新点火按灸,称为实按灸。
实按灸多采用药艾条,根据患者病情通常使用不同的药艾条。按照艾条中药物成分的不同,又可分为太乙针、雷火针、普通药艾条等。
温针灸
毫针留针时在针柄上置以艾绒(或艾条段)施灸的方法,称为温针灸。艾绒燃烧的热力,可通过针身传人体内,使其发挥针与灸的组合作用。
温灸器灸
温灸器又称灸疗器,指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采用温灸器固定艾卷,悬起灸于施术部位的方式,称为温灸器灸。临床常用的温灸器有方形木制灸盒,以及圆柱形金属制灸盒。
疗效和安全性
适宜疾病
艾灸疗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通过大补阳气的方式来治疗脱垂类疾病或治疗阳气大量脱失)、消瘀散结、引热外行、防病保健的作用。
能治疗内外妇儿各科多种疾病,适用范围广泛,临床各种虚证、寒证、阴证等均可运用。
治疗效果
大多数患者通过艾灸治疗疾病常取得较好的疗效。
如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腹痛、泄泻、痢疾等病证时,艾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对于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妇女子宫脱垂甚至脱出阴道口)、崩漏、带下、久泻等病证,艾灸可扶助阳气、举陷固脱。
对于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瘰疬、瘿瘤等病证,艾灸可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安全性
艾灸疗法简便,易于操作,安全性较高。其不良反应多见于晕灸,灼伤皮肤后出现水肿、水泡、破溃、创口感染等,风险较小。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艾灸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是一种安全自然经济的疗法,可在正规医疗场所由专业医生操作。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进行这项操作的单次费用通常在20-120元不等,包括治疗费、材料费等。根据所治疾病、挂号科室、操作医生职称、医院等级、耗材种类不同,费用会有所差别。
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以及门诊与住院报销的比例也不同,均会导致治疗费用存在差异。
医院科室选择
通常情况各级中医院的多个科室均可做这项治疗,西医院的中医科、针灸科也能进行操作。这项治疗一般是在门诊完成。
古籍记载
《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记载:“真阳元气虚则人病,真阳元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备急千金要方·灸例》也记载:“凡入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瘟疟毒气不能着人也。”
《医学入门·针灸》说:“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对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宏观上调控多器官、系统的功能。
艾灸通过调节神经营养因子、神经递质和受体,从而起到调控中枢神经功能的功效。
艾灸能调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褪黑素和胰岛素等激素。
艾灸能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艾灸具有改善人体微循环的作用。
艾灸能增加肺容量,从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作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