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息肉综合征

更多功能

黑斑息肉综合征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一种较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病
以黏膜黑斑和胃肠道多发息肉为主要表现
主要与STKll/LKB1基因的突变有关
包括一般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
定义
黑斑息肉综合征是指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同时伴有皮肤黏膜黑色素沉着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称家族性黏膜皮肤黑色素斑胃肠道息肉病,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
1921年波伊茨(Peutz)首先报道该综合征,1944和1949年,耶格(Jeghers)分别对该病进行了详细系统的描述,故称为Peutz-Jeghers综合征(波伊茨-耶格综合征,PJS)。
黑斑息肉综合征特点是面部、口唇、眼周,双侧手指、脚掌、手掌有色素沉着,并伴有胃肠道多发错构瘤样息肉。
息肉可以分布在消化道的任何位置,其中小肠息肉(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最多见。
发病情况
黑斑息肉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病,患病率约为1/20万。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癌变率为2%~3%。
约有50%的患者无明显的家族史,可能与基因突变有一定关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