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夹层

更多功能

冠状动脉夹层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因冠状动脉内膜撕裂或冠状动脉壁内出血造成的血管壁内膜和中膜分离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可有胸部剧烈疼痛感、恶心呕吐、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尚未完全明确,继发性冠状动脉夹层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相关
多数冠状动脉夹层患者在及时治疗的情况下预后较好,部分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死亡
定义
冠状动脉为人体中负责向心脏供血的血管,当冠状动脉内膜受各种因素影响发生撕裂,或是冠状动脉壁内滋养血管破裂出血时,血液通过破损处流入冠状动脉壁内膜和中膜之间并使二者发生分离,形成假腔并压迫冠状动脉使其腔内空间变小,即为冠状动脉夹层。
分型
临床上通常根据病因和夹层的形态学特点及严重程度进行分型。
依据病因的分型
原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较为罕见的冠状动脉疾病,是指在无手术、外伤等外在因素干预下,冠状动脉内膜因各种生理和病理性因素影响下自发地发生撕裂形成血肿夹层的情况。
主要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医源性、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的冠状动脉夹层也被称为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继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通常是由侵入性治疗造成的医源性损伤引起的冠状动脉夹层,如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常见术后并发症。
此外,原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中通常将部分原因不明的冠状动脉夹层病例统称为特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依据夹层形态学特点和严重程度的分型
目前统一按照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病研究所(NHLBI)标准分为A-F共6型,为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所得出的分型方法,其目的在于评价冠状动脉夹层的预后和为治疗过程提供依据。
A型:管腔内少许内膜撕裂透亮影,少量或无造影剂滞留,急性闭塞发生率为0。
B型:由透X线区分开2个平行管腔,少量或无造影剂滞留,急性闭塞发生率3%。
C型:冠状动脉管腔外有造影剂滞留,急性闭塞发生率10%。
D型:冠状动脉管腔呈螺旋形造影剂充盈缺损,急性闭塞发生率30%。
E型:内膜撕裂伴持续的造影剂充盈缺损,急性闭塞发生率9%。
F型:内膜撕裂伴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急性闭塞发生率69%。
其中A、B2种类型为轻度夹层,通常不会导致缺血性并发症,视情况可不予处理;C-F型为重度夹层,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等严重结果。
发病情况
原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相对较高,有研究表明69%的原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病例见于尸检,冠状动脉造影对其检出率仅为0.1%。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常发生于女性群体,可占到总发病群体的81%~92%,尤其多见于妊娠女性群体。患者年龄通常在45~53岁之间,围生期女性约占女性继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的30%,患者在妊娠5周至产后2年内均有可能发病,发病率为1.81/100000名孕产妇。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