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健康体检人群、住院患者筛查及怀疑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的人群
可通过静脉血检查
被用于辅助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该指标无须空腹,若与生化项目(血脂、肝功能等)同时检测,建议空腹
定义
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后,进入血液。
血管中的中性粒细胞约有一半随血液循环,称为循环池,通常白细胞计数即反映这部分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另一半则滚动在小血管的内皮细胞上,称为边缘池。这两部分细胞可以相互交换,保持动态平衡。
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细胞,其变形游走能力和吞噬活性均较强,在机体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检查目的
鉴别感染的原因。
辅助诊断白血病。
评价机体的抵抗力。
适合检查人群
健康体检人群。
住院患者筛查人群。
疑似血液系统疾病的患病人群。
感染性疾病的人群。
标本采集
采集方法:静脉采血。
疼痛程度:静脉采血有轻微痛感;痛感存在个体差异,与患者的疼痛阈、采集者的熟练程度等因素有关。
等待时间:当天可取,报告等待时间以采集告知时间为准。
成人:(1.8~6.3)×10⁹/L
0~2岁:( 1.28~7.07)×10⁹/L
>2~12岁:(1.38~6.97)×10⁹/L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医院因仪器、试剂、检测方法不同,参考区间有所差异,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炎症或感染,但实体瘤偶尔也可引起此反应。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罕见的中性粒细胞型也可出现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细菌感染常常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多,而病毒感染时,中性粒细胞计数不增多或轻度增多。
中性粒细胞不进入边缘池或从大骨髓池快速释放可暂时增加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持续的增多需要中性粒细胞生成增多。
中性粒细胞增多有利于炎症反应的控制和抗微生物作用。
增多
定义
指检查结果超过报告单参考区间上限并出现“↑”(各医院参考区间有差异,以报告单为准)。
原因
生理性因素
通常情况一天中,下午较上午高。
活动和进食后较安静休息时高。
新生儿、妊娠5个月后及分娩时高。
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增高。
病理性因素
急性感染:如细菌、某些病毒、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感染等。
严重的组织损伤: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
急性心肌梗死等。
急性大出血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
急性中毒: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急性铅、
汞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毒,如尿毒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妊娠中毒症等。
其他恶性肿瘤:如消化道恶性肿瘤、肺癌等。
减少
定义
指检查结果低于报告单参考区间下限并出现“↓”(各医院参考区间有差异,以报告单为准)。
原因
感染性疾病:如伤寒、副伤寒、流感、
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等。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如脾大及功能亢进等。
理化损伤:如放射线、苯、铅及化学药物等。
注意事项
该指标属
血常规检查,无须空腹,若血常规与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项目同时检测,建议空腹。
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注意不要揉。
若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情况时,应立即平卧,并可饮少量糖水。
检查结果必须由临床专业医师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判断。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