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肛门压力测定也称肛管直肠测压,是将压力测定仪器置入直肠,令肛门收缩与放松,检查内外括约肌、盆底、直肠功能与协调情况,量化和评估直肠肛门自制和排便功能的一种方法,对直肠肛门的生理功能是否存在异常作出评估,有助于分辨出口型便秘的类型。
1.术前3天禁服影响肠动力的药物,无需控制饮食和禁食,无需准备肠道,严重便秘者检查前2小时行清洁灌肠。
2.检查前1~2小时嘱受试者自行排便,以免直肠留存粪便而影响检查。不要进行直肠指诊、灌肠、
肛门镜检查,以免干扰括约肌功能及直肠黏膜而影响检查结果。检查患者可备卫生纸,方便检查后使用。
测压系统包括测压导管、灌注系统、压力传感器和直肠扩张球囊及计算机处理系统,测压导管有小气囊导管、水灌注测压导管固态侧压导管。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系统尚可提供了三维压力动力学图像。
测定内容包括肛门括约肌静息压、最大自主收缩压、力排(应变压)、咳嗽试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直肠感觉阈值、球囊逼出试验和三维容积向量。直肠肛门生理功能有两个,一是维持自制即节制排便,二是排便反射即直肠扩张刺激直肠壁内特异性受体,引起便意及无意识的反射活动。
1.肛管静息压、收缩压及肛管高压区长度测定
患者取左侧卧位,右髋关节曲屈,将带气囊的测压导管用石蜡油润滑后,轻轻分开臀缝,将导管缓慢插入肛管,使肛管测压孔进入达6cm。用仪器定速缓慢拉出测定。
2.直肠肛管抑制反射(RAIR)
向连接气囊的导管快速注入空气约50~60ml,出现短暂的压力升高后,肛管压力明显下降,呈陡峭状,然后缓慢回升至原水平。出现上述变化即称为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存在。
3.直肠感觉容量、最大容量及顺应性测定
向气囊内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患者出现直肠内有异样感觉时,注入的液体量即为直肠感觉容量,同时记录下此时直肠内压。继续向气囊内缓慢注入液体,当患者出现便意急迫,不能耐受时,注入的液体量即为直肠最大容量,同样记录下此时的直肠内压。
1.评估肛门内括约肌和自制维持功能。
2.评估肛门外括约肌及盆底肌群。
3.了解直肠括约肌协调性、顺应性及肌力。
4.明确腹压增加时外括约肌反射性收缩功能。
5.评估排便神经反射完整性。
6.评估直肠壁对扩张敏感性。
7.评估直肠排出功能及盆底肌群功能。
8.检测肛门括约肌压力有无压力缺损及不对称三维立体构象。
肛管静息压50~70mmHg
肛管收缩压100~180mmHg
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存在
直肠顺应性2~6ml H2O/cm
直肠感觉容量10~30ml
直肠最大容量100~300ml
肛管高压区长度2.0~3.0cm(女性),2.5~3.5cm(男性)。
1.
肛门失禁患者肛管静息压及收缩压显著下降,肛管高压区长度变短或消失。
2.直肠肛管周围有刺激性病变,如
肛裂、括约肌间脓肿等,可引起肛管静息压升高。
3.
先天性巨结肠前些天患者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消失,
直肠脱垂者该反射可缺乏或迟钝。
4.巨直肠患者直肠感觉容量、最大容量及顺应性显著增加。
5.直肠炎症性疾病、放疗后的组织纤维化均可引起直肠顺应性下降。
6.肛管直肠测压还可以对术前病情及手术前、后肛管直肠括约肌功能评价提供客观指标。
(1)如肛裂患者术前行肛管测压检查,对静息压明显升高者行内括约肌切断术,可取得较好疗效,否则效果不佳;
(2)对肛门失禁行括约肌修补或成形术患者,于手术前、后作肛管测压检查,可观察术后肛管压力回升及高压区恢复情况,为临床上疗效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