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

更多功能

钩端螺旋体病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可有发热、乏力、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主要采取抗菌药物治疗,辅以一般对症等治疗
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重型患者预后不良,可致死
定义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属于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钩端螺旋体可分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大类。只有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感染引起的称为钩端螺旋体病。
早期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三大症状(寒热、酸痛、全身乏力),和三大体征(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
分类
钩体病原学
钩体在全球范围已确定23群、223型,但在国内证实的主要有18群、70型。
在我国钩体病流行中,由稻田引起的钩体感染以黄疸出血群为主;由雨水、洪水引起的钩体感染,则多由波摩那群引起。
主要流行类型
钩体病根据感染地区的特点,主要分为稻田型、雨水型、洪水型。
稻田型雨水型洪水型
主要传染源鼠类猪与犬
主要菌群黄疸出血群波摩那群波摩那群
传播因素鼠尿污染暴雨积水洪水淹没
感染地区稻田、水塘地势低洼村落洪水泛滥区
发病情况较集中分散较集中
国内地区南方水稻耕作区北方和南方北方和南方
发病情况
全球
钩端螺旋体病被认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人畜共患病,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该病的漏报率较高,尚无可靠的全球发病率数据。据估计,全球每年有超过100万病例,包括大约60,000例死亡。
国内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有散发或流行。
发病集中于多雨温暖的夏秋季节,暴雨发生后可有短期流行。
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
随着全球变暖,气候灾害以及国际旅行增多,我国钩体病发病有所增多,2021年,全国钩体病发病数为403例,发病率为0.03/10万,死亡2人。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