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电子发射体层显象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是由PET和多层螺旋CT组合而成的多模式成像系统。将发射正电子的核素标记于特定的代谢物或药物,利用CT体外无创、定量、动态观察标记分子在体内的分布和活动的检查。通过使用不同的标记药物,PET-CT可测量组织的
葡萄糖代谢活性、蛋白质合成速率及受体的密度和分布等,因此又称“活体生化显像”。
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核素对正、负电子“湮没”所发出的成对光子的“符合”检测。
如肺癌、头颈部肿瘤、
淋巴瘤、
结肠癌、食管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和
黑色素瘤等,确定肿瘤有无转移和复发,各种治疗的疗效评价,术后有无肿瘤残余组织,肿瘤复发及与坏死组织、瘢痕组织的鉴别,放疗或化疗前后的肿瘤病灶的变化等。
2.心血管疾病
明确冠心病病变血管、心脏结构变化、心肌血流灌注、心肌代谢活力、心功能等。
3.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肿瘤、癫痫灶定位、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吸毒脑损伤及戒毒治疗评价、
脑血管病及精神病等。
检查前几天应尽量避免剧烈活动和刺激,包括锻炼、长时间行走、负重和寒冷刺激等,血糖一般应<6.7mmol/L,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在7.4 mmol/L以下。停服影响检查结果的相关食物和药物。检查前需空腹4小时以上或空腹过夜,可适量饮水。需躯干部成像者可饮300~500ml无糖牛奶或豆浆以充盈胃部。建立静脉通道,注射18F-FDG,用生理盐水助推,记录血糖值、药物注射时间及剂量。患者在安静、温暖、光线昏暗的环境中闭目静坐或平卧休息,一般40~60分钟后显像。对躯干部位显像者应排空膀胱,取下钥匙、手机、带金属扣的皮带等物品,平卧于检查床上,从盆腔底部向颈部扫描。手臂应置于扫描野外以减少干扰。脑显像最好单独扫描,并选择最佳放大倍数、滤波函数和重建方式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必要时对可疑病灶区域进行延迟显像。对疑诊胃肠道和泌尿系统病变者,可通过饮水、进食、排尿、排便等排除生理性摄取或放射性尿液滞留的影响。
1.食管癌
食管癌细胞膜可高水平表达
葡萄糖转运蛋白1,且其表达水平与PET显像中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UV)密切相关,因此食管癌PET显像呈原发病灶典型高代谢。
2.胃癌
因空腹状态下皱缩的胃常有较高的生理性摄取,胃壁蠕动易影响对局部转移淋巴结的判断,加之
印戒细胞癌、
黏液腺癌、高分化胃癌和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可能对18F-FDG摄取
不高,故常规18F-FDG PET检查对于
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有限,但对明确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敏感性很高。
3.大肠癌
18F-FDG PET检测原发性
结直肠癌的敏感性高,直径>0.7cm的病灶即可被检出。
4.肝癌
18F-FDG PET对
肝细胞癌诊断的敏感性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高、中分化者常与周围正常肝脏组织的代谢活性相同,诊断敏感性仅为40%~50%;低分化者肿瘤病灶放射性摄取明显
增高,诊断敏感性可达100%。
5.胰腺癌
典型胰腺癌表现为灶性摄取增加。18F-FDG PET显像用于手术前分期比CT准确,可更准确和灵敏地发现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6.肺癌
18F-FDG PET显像表现,典型肺癌属于代谢活性显著增高的
肿瘤,呈结节状或团块状放射性明显增高浓聚,病灶周围清楚。
7.肿瘤筛查
作为高危人群的筛查手段,可发现体内存在的危险微小病灶,以便早期诊治。
8.冠心病
PET
心肌灌注显像可以显示
心肌缺血部位、范围及程度。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可以判断存活心肌,可以预测血管重建术后局部功能和灌注的恢复情况
9.感染与炎症病变
当感染与炎症时炎性细胞被刺激趋化,18F-FDG摄取可较平时高数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