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进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用于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的诊断
仅包括餐后2小时血糖一项指标
指标异常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异常时建议就诊内分泌科等科室
定义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进食2小时后血液中的
葡萄糖浓度,是一种简化的葡萄糖耐量试验,因其抽血次数少,简单易行,更易为受检者接受。
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常用于发现空腹血糖正常的
糖代谢异常患者。
检查目的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
若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良好,周围组织对
胰岛素作用敏感,则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降到7.8 mmol/L以下。
如果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良好,但存在明显的
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抵抗不明显,但胰岛β细胞功能已较差,则餐后2小时血糖可明显升高。
诊断疾病
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是诊断糖尿病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临床上有不少患者,空腹血糖不高,但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增高。
判断预后
若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则易发生糖尿病性眼、肾、神经等慢性并发症。
监测疗效、指导用药
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量及使用的降糖药是否合适。
适用人群
适用于监测空腹血糖不高或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的糖尿病患者。
检查风险
餐后血糖检测一般对身体没有影响。
采血时会有轻微痛感,采集后如果不正确按压,可能会出血、皮肤淤青等。
参考价格
血糖测定价格在10元左右(参照北京医疗服务价格),详细价格以当地医疗服务价格为准。
采集方法
餐后血糖一般使用静脉血或毛细血管血。
静脉采血:推荐使用。将针头插入肘部弯曲处的手臂静脉,抽取血液样本。
毛细血管血:成人常用手指或耳垂采血,婴幼儿手指太小可用拇指或足跟采血。
注意事项
检查前
采集时间
餐后
血糖检查一般在从第一口进食算起,2小时后准时检测。
是否空腹
不空腹,进食2小时后抽血检测。
着装注意
如果抽取静脉血,应穿着容易露出手肘部位的衣服。
饮食及运动建议
饮食和平时一样,避免饮用咖啡,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
复查建议
复查前药物使用时间、剂量不应随便调整,复查时间相对固定。
其他
降糖药物使用时间及剂量无需调整。
激素类药物可能影响测定结果,需要告知医生,必要时停药。
检查期间
如果晕针,最好有家人陪护,并应提前告知抽血的医护人员。若出现头晕、眼花等情况时,应立即平卧,怀疑有低血糖者,可饮少量糖水。
如果采血前曾经进行静脉输液治疗,需要告知采集人员,避开输液侧,在另一侧采集,同时需注意输注液体成分。
检查后
采血后,需要使用无菌棉球局部按压针孔处几分钟,直到不出血为止。注意不要揉。
采血后保持针孔处的干燥清洁,避免沾水。
血糖检查一般对机体没有影响,采血后正常生活运动。
报告获取时间
一般情况下末梢血血糖(毛细血管血)在1分钟内可出结果,静脉血血糖值与生化结果时间一致,急诊半小时左右可以拿到结果,非急诊可能在4小时左右。具体报告等待时间以采集时告知或提示为准。
参考范围
检查报告单中,数据在【参考范围】内,通常说明结果正常。
不同仪器不同检测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指标名称 | 英文简称 | 参考范围 |
---|
餐后2小时血糖 | PBG | <7.8 mmol/L |
异常解读
结果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常用“↑”标识,提示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咨询医生。
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见于各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等。其他内分泌疾病如垂体前叶功能亢进、
肢端肥大症等也可出现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
其他: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排空延迟、小肠吸收不良、胃切除、严重
肝损伤等也会导致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
就医建议
餐后2小时血糖主要用于监测空腹血糖不高或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的糖尿病患者。建议就诊内分泌科。餐后2小时血糖非
糖代谢异常的标准诊断,不能替代标准
葡萄糖负荷后血糖。
部分患者餐后血糖高峰出现于1小时而不是2小时,因此测定结果可能正常,所以怀疑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可能还需要做餐后1小时血糖用于诊断。
餐后2小时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则易发生糖尿病性眼、肾、神经等慢性并发症。需要积极就医,遵医嘱治疗。
餐后2小时血糖值>11.1 mmol/L应考虑为糖尿病,及时就诊内分泌科,完善相关检查。
如确诊为糖尿病,需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合理应用降糖药物,糖尿病饮食,自我监测血糖等。
对于中年以下和病情不重者,要严格控制餐后2小时血糖值在7.8 mmol/L以下;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或并发症较重者,餐后2小时血糖可适当放宽至7.8~11.1 mmol/L。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