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营养评定就是对患者营养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估。通过营养评定,可以判定机体的营养状况,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和程度,评估营养不良所致的危险性,并监测
营养支持的疗效。评定病人的营养状态是营养治疗的第一步,是考察营养治疗效果的方法。
营养不足,又称为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症,是一种以机体组织消耗、生长发育停滞、免疫功能低下、器官萎缩为特征的营养缺乏症。
1.能量缺乏型 以能量不足为主,表现为皮下脂肪和骨骼肌显著消耗和内脏器官萎缩,称为消瘦型营养不足,又称marasmus综合征。
2.低蛋白质营养不良
蛋白质缺乏而能量尚属正常称为水肿型营养不足,又称Kwashiorkor综合征,恶性(蛋白质)营养不良。表现为血浆蛋白质水平下降、水肿、皮肤病、免疫功能受损等。后期可发生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可合并神经系统症状。3.混合型营养不良
能量与蛋白质均缺乏者称为混合型营养不良,这是最常见的营养不良。
1.体重
体重变化可直接反映营养状态,但应排除脱水或水肿等影响因素。标准体重与性别、身高及体型有关,可用以下公式推算。
(1)计算方法 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100)×0.9;男性身高<165cm者,标准体重(kg)=(身高—105)×0.9;男性身高>165cm者,标准体重(kg)=(身高—100)×0.9。
(2)意义 根据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比值评定营养状态。轻度营养不良比值在80%~90%之间,中度营养不良比值在70%~80%之间,重度营养不良比值低于70%。
2.肱三头肌皮肤褶皱厚度(TSF)
(1)测量方法 患者站立,右臂自然下垂,患者也可卧床,右前臂横置于胸部,应采用同一位置多次测量。取肩峰尺骨与鹰嘴间的中点,检测者用拇指和示指捏起皮肤和皮下组织,使皮肤皱褶方向与上臂长轴平行,卡尺固定接触皮肤3秒后再读数,取3次平均值。
(2)意义 正常参考值:女性14.9~18.1mm,男性11.3~13.7mm。低于60%为重度营养不良,60~80%为中度,80~90%轻度。
3.上臂肌围(AMC)
(1)方法 按上述姿势测量上臂中点的周长,AMC=上臂中点周径(cm)—0.314×TSF(mm)
(2)意义 反映机体肌肉储存情况的指标。
4.握力测定
(1)方法 用握力计测定握力大小。
(2)意义 反映肌肉功能的指标,正常男性握力≥35kg,女性握力≥23kg。
(1)方法:包括血清白蛋白(AIB)、转铁蛋白(TFN)浓度测定。
(2)意义:营养不良时该测定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清蛋白的半寿期较长,转铁蛋白及前清蛋白的半寿期均较短,后者常能反映短期内的营养状态变化。
6.淋巴细胞计数
(1)方法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2)意义 正常值为(2.5~3.0)×109/L,(1.5~1.8)×109/L为轻度营养不良,(1.5~0.9)×109/L为中度营养不良,<0.9×109/L为重度营养不良。
(1)计算公式 氮平衡=氮摄入量[静脉输入氮量或口服蛋白质(g)/6.25]—氮排出量(尿中
尿素氮+4g)。
(2)意义 正、负值分别代表正氮平衡和负氮平衡,可用于指导
营养支持治疗。氮平衡>0机体处于合成代谢状态,氮平衡<0机体处于分解代谢状态。
8.肌酐/身高指数
(1)计算方法 肌酐/身高指数=24h实际排出的
尿肌酐量(mmol)/标准的24h尿肌酐排出量
(mmol)×100
(2)意义 可判定体内肌肉量。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