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

更多功能

肝硬化腹水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主要由门静脉高压所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晚期以腹胀为主,可伴有脐疝、呼吸困难等症状
与病毒感染、胆汁淤积、循环障碍、寄生虫感染、饮酒、药物、遗传代谢等有关
个体化治疗,晚期可限钠限水、利尿、放腹水、甚至肝移植
定义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是在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共同作用下,腹腔漏出液增多,并且因水钠潴留、血管通透性增高等因素加重病情。
其形成与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导致的肝功能合成、代谢、解毒能力下降,低白蛋白血症、血管活性物质代谢障碍等密切相关。
分类
按腹水量分级
1级(少量)腹水
只有通过超声检查才能发现,且超声提示腹水深度<3cm。
常无腹胀表现。
2级(中量)腹水
常有中度腹胀和对称性腹部隆起。
移动性浊音阴/阳性。
超声提示腹水淹没肠管但未跨过中腹,深度3~10cm。
3级(大量)腹水
腹胀明显,可有腹部膨隆甚至脐疝形成。
移动性浊音阳性。
超声提示腹水占据全腹腔,深度>10cm。
发病情况
每年有5%~10%代偿性肝硬化会发生腹水,是肝硬化自然病程进展的重要标志。
出现肝硬化腹水者1年病死率约15%,5年病死率约44%~85%。
难治性腹水约占5%~10%,预后较差,6个月生存率约50%。
肝硬化腹水出现肾衰竭、少尿或氮质血症,3个月病死率为50~70%。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