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分泌物是由阴道黏膜渗出物、宫颈腺体及子宫内膜分泌物、大阴唇汗腺、大小阴唇皮脂腺分泌物及前庭大腺液混合组成,以前两者为主。阴道分泌物内含阴道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乳酸杆菌等,也称为“白带”。正常情况下,阴道分泌物为白色稀糊状、无味,分泌物的量与年龄、雌激素水平的高低及生殖器官充血情况有关。阴道分泌物物理学检查是指通过观察等方法对阴道分泌物的颜色、性状、气味、pH等物理学特征进行记录。此检查对女性雌激素水平、生殖系统炎症、
肿瘤及性传播疾病等具有提示诊断意义,是临床常见的
阴道分泌物检查项目。
医生应先向受检者解释说明阴道分泌物相关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在取得受检者理解和同意后进行阴道分泌物的标本采集。受检者在检查前24小时禁止性交、盆浴、阴道灌洗及局部用药,并避免在月经期进行检查。所用取材器械应消毒后使用,保证无菌。
1.确定采集部位
标本的采集应根据检查目的采集来自不同部位的标本,应尽量采集阴道深部或穹隆后部、宫颈管口等部位的标本,或进行多点采集,有肉眼可见的病变及脓性分泌物时,从病变部位采集及直接取脓性分泌物检查。
2.采集
根据检验目的和采集部位选择不同的采集器材,可选择棉拭子、消毒刮板或吸管。棉拭子采集阴道分泌物时应用阴道窥器扩张阴道,避免使用润滑油,用无菌棉拭子采集阴道口内4cm内侧壁或后穹窿处分泌物;采集宫颈分泌物时需将宫颈表面脓液拭去,将无菌棉拭子置于宫颈管内1cm处停留10~30秒,旋转1周采集标本并制成涂片。
正常的阴道分泌物为白色稀糊状,无气味,其量及性状随月经周期略有变化。邻近排卵期的分泌物量增多,清澈透明,稀薄似蛋清;排卵2~3天后分泌物量减少,浑浊黏稠;行经前、妊娠期量较多;绝经期后减少。正常阴道分泌物pH为3.8~4.4之间,呈弱酸性,可防止致病菌在阴道内繁殖。
阴道分泌物物理学指征改变对疾病诊断有提示作用。
1.外观异常
(1)脓性分泌物:脓性分泌物为黄色或或绿色有臭味,多为滴虫或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黄色泡沫状脓性分泌物,常见于滴虫性阴道炎;其他脓性分泌物常见于
慢性宫颈炎等。
(2)豆腐渣样分泌物:是真菌性阴道炎的特征。
(3)灰白色奶油样分泌物:黏稠度很低,稀薄均匀,见于厌氧菌、阴道加德纳菌感染。
(4)血性分泌物:分泌物内混有血液,血量不等,
宫颈息肉、
子宫黏膜下肌瘤、
老年性阴道炎、重度慢性宫颈炎及使用宫内节育器等。如有特殊臭味则考虑为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宫体癌等。
(5)黄色水样分泌物:见于病变组织坏死,常见于子宫黏膜下肌瘤、宫颈癌等。
(6)大量无色透明黏性分泌物:常见于应用雌激素药物或卵巢粒细胞瘤时。
2.pH改变
pH升高见于
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以及女童和绝经期后的女性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