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系由急性病毒性肝炎演变而来,目前甲、乙、丙、丁、戊5种肝炎均可引起,但以甲、乙、丙3型为常见。它的发生常与患者的神经类型有关,敏感、易激动、多虑性格者多见,可经解释,心理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故认为肝炎后综合征的发生与肝炎愈合后
植物神经紊乱有关。
患急性病毒性肝炎后,经处理大多数在几个月内痊愈,消化道症状消失,肝脏大小及肝功能恢复正常,但有少数病人仍持续性出现周身乏力,头晕头胀,胸闷心慌,失眠多梦,易疲劳出汗以及食欲不振,上腹部或右季肋部隐痛不适等表现,并与情绪状态有关,时轻时重,可持续数月到数年。此时行肝活检病理检查无异常发现。
1.肝功能指标
患者肝功能多项指标可以出现异常,这些指标根据肝细胞受损及胆汁淤积的程度而出现不同的异常,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碱性磷酸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酰转肽酶不同程度的提高。总蛋白降低,清蛋白降低,清/球比值降低。
血清总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在肝细胞内的转化产物。检测同传统的肝功能检测项目相比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反应出肝脏细胞的受损情况和胆汁淤积情况。
3.病原学检查
检测患者体内的肝炎病毒和抗体。
4.影像学检查
包括肝胆B超、彩色doppler、CT、核磁共振等非创伤性的手段结合胆红素情况判断患儿的肝胆系统的发育情况,以排除由于胆道的先天畸形而发生的胆汁淤积病变。并定期复查B超以观察肝脏肿大和硬化情况。胸部X光片有助于发现肺部的并发症,许多病毒感染尤其是CMV感染多合并呼吸道感染。
5.甲状腺功能的检测
6.其他检查
其他的常用检查如免疫溶血试验,红细胞脆性试验等用来排除溶血性病变。
急性病毒性肝炎后,经处理大多数病人在几个月内痊愈,仍可有上述临床表现;但肝活检病理检查无异常发现,可据此诊断。
由于本病是肝炎后所出现的功能性改变,病人无论做何种检查都找不到肝脏炎症继续存在的证据。这类病人首先要解除思想顾虑,安排好作息时间,劳逸结合,每隔1~2个月应到医院复查1次。
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包括心理调节,适当加强体力活动,可选用B族维生素、维生素C、
谷维素、
刺五加等药物。也可小量应用对肝脏无损害的镇静药物。
脂肪肝伴有高血脂者可以使用
复方降脂片、
绞股蓝总苷片、
烟酸肌醇酯等降脂药物来治疗。
中医认为肝炎后综合征属于肝郁脾虚证的范畴,治疗应以疏肝解郁、健脾益气为主,可用柴胡、
白术、
茯苓、
厚朴、
枳壳、炒谷
麦芽、怀山药、沙参、
麦冬,水煎服,每日服1剂,效果明显。
预后较好。为防止肝炎复发,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一定要很好配合医生积极治疗,认真休息,合理调节饮食,切勿饮酒和吸烟。
2.避免加重肝脏损害的各种因素。为了保护已受损伤的肝脏,不必要的药要少用或不用,如驱虫药、镇静止痛药、
四环素、麻醉药物或吸毒等。
3.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再度感染其他疾病,如患上新的疾病,要早期积极治疗,否则促使
肝病复发。
4.妇女在患肝炎和治愈后一段时间内,应避免妊娠,否则会使病情加重,已治愈的肝炎再次复发。
5.肝炎治愈后半年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性生活应当节。
6.非必要时不要输血和注射血液制品,防止再度感染上乙肝、丙肝、丁肝、庚肝等肝炎。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