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

更多功能

肝豆状核变性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一种基因突变导致铜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可出现多器官、组织受损表现,如肢体不自主震颤、进食困难、运动迟缓等
由于ATP7B基因突变而致病
以药物治疗为主,可辅以低铜饮食,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定义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Wilson病),是一种因ATP7B基因突变引起铜代谢障碍,铜离子沉积于多个组织和脏器,导致出现相应损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发病情况
肝豆状核变性在世界范围的患病率为1/2600~1/30000,即约在2600至30000人中有一人会患病;携带者频率(致病基因ATP7B在人群中的携带率)约为1.11%,即约90个人中有1人携带此致病基因。
本病在任何年龄均可起病,主要以儿童、青少年多见,5~35岁多发。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