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肝脏部位疾病的统称
主要有乏力、纳差、尿色深、肝区痛、黄疸等表现
主要由病毒感染、大量饮酒、脂肪代谢异常、药物毒物、遗传等引起
除了病毒性肝炎,其他肝病一般不传染
定义
肝病是所有发生在肝脏部位的疾病的统称。
肝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各种肝病可以单独发病,也可以同时存在。
近年来,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分类
按照疾病发展过程分类
常见的肝病类型有肝炎(急性或慢性)、肝硬化及肝癌等。
按照病因分类
肝炎可分为病毒性肝病和非病毒性肝病。
非病毒性肝病:主要包括脂肪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遗传性肝病等。
发病情况
多数亚洲地区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中高流行区。
我国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流行率为5-6%,慢性HBV感染人群约7000万。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指持续HBV感染导致了肝脏的慢性炎症,人群约2000-3000万。
在我国,脂肪性肝病已经取代了CHB,成为最常见的
慢性肝病。
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加,每10万人中药物性肝病的年发病率约为1-10人。
临床上较常见的肝病类型有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引起这些肝病的病因很多,包括病毒感染、酒精、药物、肥胖、免疫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致病原因
病毒感染
分为嗜肝病毒和非嗜肝病毒感染。
其中嗜肝病毒分为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当受到这些病毒的侵害可分别导致甲型、乙型、丙型、丁型、
戊型病毒性肝炎。
非嗜肝病毒包括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EB病毒(EBV)等,也可以导致肝炎。
细菌或阿米巴原虫感染
由其他器官或组织的病原菌迁移至肝脏,或阿米巴侵入肝内,可形成
肝脓肿。
酒精
长期大量饮酒可以导致
酒精性肝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
酒精性肝炎、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药物
各类西药、生物制剂、保健品、传统中药、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等都可诱发
药物性肝损伤。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类病因尚不明确,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的非化脓性炎症性肝病。遗传、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是本病的主要原因。
遗传和代谢性疾病
如铜代谢障碍所致的
肝豆状核变性、铁代谢障碍所致的
血色病、肝糖原累积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以引起肝脏炎症。
血液循环障碍
如慢性右心功能衰竭、
缩窄性心包炎和各种病因引起的肝静脉阻寒综合征(包括
布加综合征、肝窦阻塞综合征),也可以导致肝脏受累。
其他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与
病毒性肝炎、黄曲霉毒素、代谢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
继发性肝癌主要是指从身体其他器官转移到肝脏的癌症。
脂肪性肝病也就是大家常称的脂肪肝,以肝细胞过度贮积和脂肪变性为特征。主要由酒精、肥胖、糖尿病、妊娠等因素引起。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可能会诱发或导致肝病加重。
不良的生活习惯、过量饮酒。
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饮食不卫生、饮食不规律。
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抵抗力下降。
营养不良。
创伤、精神刺激。
经常暴露于毒物、放射线或者化学品如喷雾清洁剂、杀虫剂、涂料环境。
导致肝病的原因很多,但最终都会损害肝功能,因此在症状表现上多数肝病都表现相似。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常不能引起患者的重视;病情持续进展后,才会出现较为典型的消化系统症状和全身表现。
主要症状
消化道症状
是最常见的肝病症状,大多数肝病患者都会出现,比如恶心、厌油腻、
纳差、全身乏力等,还可出现呕吐,腹泻,脾肿大等症状。
肝区不适
在所有肝病症状中,肝区不适和
肝区疼痛较具有特异性,与肝肿大压迫肝包膜有关,出现此类症状时,如无外伤史,首先要怀疑是肝病引起的。
偶尔正常人也会出现暂时性肝区疼痛不适。
全身表现
全身乏力、容易疲劳是最常见的全身表现。
黄疸
部分肝病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
黄疸,表现为
尿色黄、
巩膜黄染、皮肤黄染瘙痒等,是最具有特异性的肝病症状。
肝掌、蜘蛛痣
很多
慢性肝病会出现
肝掌、
蜘蛛痣、
肝病面容,尤其肝硬化病人比较多见。
腹水
肝腹水一般在肝病晚期,或病情极为严重时才会出现,如肝硬化出现肝腹水表示已经进入
肝硬化失代偿期。
出血倾向
肝病出血现象是因为肝功能减退,使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所致。
门静脉高压
一旦发生出血,病情往往比较凶险,是肝硬化、肝癌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肝性脑病
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明显障碍,门体分流异常,各种物质的代谢严重紊乱,会出现
肝性脑病。
出现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常,包括焦虑、淡漠、健忘、嗜睡、言语不清、昏迷或行为异常等表现。
并发症
脾大、
脾功能亢进:可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以及易感染等抵抗力下降表现。
自发性腹膜炎: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胀、精神状况不佳等表现。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主要表现为突发呕血,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出血量大时可出现休克。
肝肾综合征:可突然出现少尿、无尿,以及不同程度的皮肤和黏膜发黄、
腹围增大等黄疸和腹水表现。
肝肺综合征:可出现呼吸困难,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等表现。
就医科室
消化内科、肝病科
有乏力、皮肤巩膜明显发黄、
尿色深,精力下降,食欲差,肝区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建议就诊于综合医院的消化内科或肝病科。
急诊科
出现严重的呕吐、呕血、意识改变、昏迷等症状,建议立即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持续时间及之前诊治的相关信息,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乏力、精力下降吗?
食欲好吗?
厌油食吗?
大便、小便的颜色是否有改变?
皮肤眼睛发黄吗?
有腹胀、腹部膨隆、双腿水肿?
上述症状持续多久了?
上述症状是否反复发生?
上述症状有没有加重?
病史清单
是否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
是否有输血、静脉吸毒史?
有长期大量饮酒或近期酗酒吗?
家里尤其是母亲,是否为乙肝肝炎患者?
家族中有人患遗传性肝病吗?
是否吃各种西药、保健营养品、中草药偏方?
近期接触了有毒有害物质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肝肾功能、凝血指标等。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腹部CT或MRI、肝瞬时弹性成像。
肝脏穿刺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可能存在以下病史:
有乙型肝炎、肝癌的家族史。
有输血或吸毒史。
长期大量饮酒史。
近期服用过西药、保健品、中草药等。
临床表现
症状
乏力,精力下降,食欲差。
肝区或右上腹疼痛。
腹部膨隆、腹胀、尿量少、双下肢水肿。
体征
触诊:肝区叩击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又称为“
乙肝两对半”,包括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HBsAg 阳性表示HBV感染。抗-HBs阳性表示对病毒有免疫力。抗-HBc阳性表示感染过HBV,无论HBV是否被清除,多为阳性。
HBV-DNA反映病毒的复制水平,指导抗病毒治疗。
HAV、HEV检测:如IgM抗体阳性,提示存在现症感染;如IgG抗体阳性,则提示既往感染或感染恢复期。
HCV检测:抗-HCV阳性提示已有HCV的感染,应进一步检测HCV-RNA,以确定是否为现症感染。
HDV检测:血清可检测出HDVAg或HDV-RNA,或抗-HD、抗-HDIgM。
肝功能
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和血清凝血因子水平下降,见于重症肝炎和
肝衰竭。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AFP)检测:明显且持续升高者,应考虑肝癌可能。
其他
便常规:肝病合并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便潜血试验阳性。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对肝病有诊断价值。用于诊断脂肪肝、肝硬化以及肝实质占位性病变等。
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
有助于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的鉴别诊断。
肝脏瞬时弹性扫描
可评估肝脏纤维化以及纤维化的程度分级。
本检查是目前用于监测肝硬化进展情况的首选方式之一。具有快速便捷、安全等特点。
正常参考值为2.8~7.4 千帕(kPa),超过17.5 kPa则提示肝硬化。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属于有创检查,能够区分和确诊不同类型的
肝脏疾病,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鉴别诊断
肝病是所有发生在肝脏部位的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主要根据症状进行鉴别,由于疾病症状很多,此处仅列举部分。
疟疾
不同点:
疟疾发病前有疟疾流行区生活史,或被蚊子叮咬史等;还可出现典型的间歇性寒战、大量出汗等,且间歇发作有一定规律;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疟原虫。
心源性腹水
相似点:都可出现腹水。
治疗目的:主要针对发病的不同环节,阻断病情发展的恶性循环,促进病情缓解、改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治疗原则:抗病毒治疗,保护肝功能,预防
肝纤维化、肝硬化和并发症。
一般治疗
急性期住院或居家休息,慢性期适当休息,可以增加活动,避免劳累。
严格戒酒。
适当减少或停用对肝功能有损伤的药物。
不要听信所谓能够治愈肝病的偏方和保健品。
合并超重、肥胖的脂肪性肝病患者应控制膳食热卡总量,给予低碳水化合物、低脂饮食,进行骑自行车、快速步行、游泳、跳舞等中等量有氧运动,使体重半年内下降5-10%。
注意给予高营养而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保持有规律的饮食习惯,注意饮水、食品卫生。
对症治疗
治疗原则为保肝、降酶、退黄、抗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
必要时静脉输液治疗,如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类制剂等。
病因治疗
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代偿性肝硬化可谨慎选择聚乙二醇干扰素,也可选择普通干扰素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时干扰素禁用。
丙型肝炎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DAs)治疗。
应根据病毒基因分型选择抗病毒药物。疗程8~12周,95%以上的丙型肝炎可彻底治愈。
酒精性肝病
戒酒是治疗的关键,不食用含有酒精的任何食物。
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服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抑制肝细胞的炎症反应。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
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如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
环孢素等。
药物性肝损伤
肝豆状核变性
减少牡蛎、动物肝脏、核桃以及黄豆食用富含铜元素的食物。
肝癌
针对引起肝癌的病因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病毒药物等。
根据肝癌的大小、分期、转移情况,可能会选择手术切除、化疗、放疗、
免疫治疗等。
并发症治疗
腹水
如利尿效果不明显,可能会逐渐增量。利尿治疗以每天减轻体重不超过0.5千克为宜,以免诱发
肝性脑病、
肝肾综合征。
腹水渐消退者,可将利尿剂逐渐减量。
还可静脉输注
白蛋白,以提高胶体渗透压,减轻腹水生成。
对于难治性
腹腔积液可反复放腹腔积液,加静脉输注白蛋白的方式治疗。
对于
难治性腹水,或伴有低血容量状态、
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和肝肾综合征,以及各种原因所致大量腹腔积液急需缓解症状,可以使用腹水浓缩回输。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需要接受补液、输血、降低门静脉高压、止血、抑酸、三腔管压迫止血、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或套扎治疗、胃冠状静脉栓塞、外科手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等。
自发性腹膜炎
还会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药敏结果和对治疗的反应调整抗菌药物,用药时间1~2周。
肝肾综合征
一般会给予输白蛋白、血浆、全血及自身腹腔积液浓缩回输等。
还可能同时接受螺内酯、呋塞米利尿,以及多巴胺、特利加压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
有时可能还会接受透析治疗,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
腹膜透析。
肝移植
重症肝炎、
肝衰竭、肝癌的患者,根据病情可考虑肝移植手术。
治愈情况
肝病的预后和疾病类型有关,肝炎患者总体预后较好。部分肝炎如慢性乙型肝炎可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预后不佳。
脂肪性肝病早期发现治疗,大多数可以逆转,甚至完全恢复。
药物性肝病多数停药后预后良好,
肝损伤严重的患者预后较差。
药物治疗可以减缓,或者是让肝硬化不再进一步恶化,但是没有办法逆转肝硬化。目前抗纤维化的药物,也不能完全逆转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所以内科治疗是不能够治愈肝硬化的。
外科使用肝移植治疗肝硬化,可从根本逆转肝硬化,也是目前唯一能够治愈肝硬化的方法。肝移植的开展已明显地改变了肝硬化的预后,移植后1年生存率约为90%,5年生存率约为80%,生活质量大大得到了提升。
肝癌患者的预后受
肿瘤分期、身体状况、治疗方法等因素影响。早期肝癌患者由于可以接受
根治性手术,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达40%~70%。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往往只有半年到一年半。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无刺激、少量多餐,细嚼慢咽。
烹饪时加工要细,避免坚硬粗糙的食品,如油炸食品,硬果类食物;如有上消化道出血,严禁食用上述食品。
主食应选择较软的,米饭和面条都应比一般的要软,包子、馒头、馄饨、饺子都可以(注意馄饨或饺子的馅要选择纤维较少的)。
推荐优质蛋白饮食,如大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腐脑、豆浆,牛奶及奶制品,各种瘦肉类。
多食用纤维含量较低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冬瓜、南瓜、花菜、苹果、橘子等,烹饪宜用切碎、榨汁、做泥等方式。
恶心、呕吐明显且难以进食的患者,短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生活管理
戒烟戒酒。
杜绝不合理的用药,不乱用可能伤害肝脏的药物以及保健品。
保障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保持规律的锻炼,结合自身身体状况,以散步为主,每次不宜超过半小时,每天不宜超过两次。避免重体力劳动。
心理支持
保持积极向上、良好的心态。
家属要给晚期肝硬化以安慰和心理疏导,以及耐心的陪伴和良好的照顾。
预防
新生儿和高危人群应注射
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避免接触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注意性卫生。
戒烟、戒酒。
合理控制体重,食物种类多样化,膳食运动相平衡,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
长期接触砷、
四氯化碳等具有肝毒性物质的工人,需要注意工作场所的环境污染,必要时需要进行一定的职业防护。
摄入充足的营养,有利于肝细胞再生。
保持愉快的心情,开阔的胸怀,少生气。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