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肌萎缩症

更多功能

腓骨肌萎缩症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腓骨肌萎缩症是一类遗传性周围神经病
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缓慢加重的肢体远端肌肉萎缩、无力和感觉减退
由各种基因突变导致
无根治性方法,治疗需结合康复治疗、佩戴矫形器、外科矫形手术、药物治疗
定义
腓骨肌萎缩症不是一个特定疾病,而是一类遗传性周围神经病。
临床表现为对称性、缓慢加重的手、足(四肢远端)肌肉萎缩、无力及感觉丧失,并逐渐向上臂、大腿(近端肢体)发展。
患者多在青少年期发病,运动能力不如同龄人,跑步困难,容易扭脚,足下垂,小腿腓骨肌(小腿外侧肌肉)萎缩。
分类
根据神经电生理学和病理学特征,腓骨肌萎缩症可以分为脱髓鞘型、轴索变性型及脱髓鞘和轴索变性共存的中间型。
根据遗传位点和致病基因,可以分为不同基因亚型,目前已克隆出80余种致病基因。
发病情况
本病的患病率约为(40~80)/10万。
发病率在人种之间无明显差异。
cmt腓骨肌萎缩症是什么病
腓骨肌萎缩症是一种家族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主要表现是下肢远端肌肉缓慢进展性萎缩、无力和感觉缺失。
腓骨肌萎缩症又称Charcot-Marie-Tooth病(CMT)、遗传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是一种临床表型相同的家族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主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发病率约为40/100000。
该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下肢远端肌肉萎缩、无力和感觉缺失。肌肉萎缩多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的表现,通常从足部、小腿开始,期间出现肌无力、感觉障碍或缺失。
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向大腿、上肢进展。当小腿全部肌群与大腿下1/3出现萎缩时,可呈“鹤腿”样改变;当手肌和前臂肌萎缩时,可出现系扣子、开锁等动作障碍。
出现该疾病时,需积极就诊,在医师指导下合理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