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管反流
部分持续不卧床
腹膜透析患者可出现腹胀、
反酸、嗝逆。腹膜透析时高容量
腹膜透析液灌入腹腔,腹内压升高,使食管下端贲门处压力升高,导致食管下段痉挛,从而发生食管反流。
膈下脓肿、
电解质紊乱、淀粉样变性等也可导致食管反流。可给予胃动力药物,必要时减少每次腹膜透析液交换量,待症状消失后酌情增加透析液交换量。
2.肠穿孔
临床少见,常与腹膜透析导管有关。腹膜透析时,透析导管长时间压迫小肠壁,导致小肠出现压迫性坏死、穿孔。肠血管发育不良、
缺血性结肠炎、盲肠憩室炎等也可导致穿孔。患者常出现渐起性腹痛,但不如
急性腹膜炎剧烈。一经确诊,应需外科手术处理。预后常欠佳,死亡率较高。
3.胰腺炎
少见,腹膜透析时,腹膜透析液通过网膜孔进入胰腺所在部位的小网膜囊中,透析液中高渗糖、某些毒性物质、细菌代谢产物、透析液低pH等成分可刺激胰腺,引起
急性胰腺炎。另外,高三酰甘油血症、补钙或给予维生素D3所致的
高钙血症也是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患者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腹痛、恶心、呕吐等,还可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可无症状。血淀粉酶高达正常值上限的8倍以上有诊断价值。CT、超声可显示胰腺充血、水肿或假性囊肿形成。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急性胰腺炎治疗与非透析患者相同,但死亡率更高,需早期诊断与治疗。
4.肝脓肿
长期腹膜透析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肠袢长期浸泡在透析液中,肠道屏障功能降低,肠腔内细菌经黏膜侵入血流,沿门静脉侵入肝脏,可形成肝脓肿。病程较长的难治性
腹膜炎,腹膜透析液中细菌可直接侵入肝实质形成脓肿。患者表现为寒战、发热,可伴右上腹包块、右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嗝逆。CT、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确诊后可给予高效抗生素治疗,脓肿较大者可在B超引导下穿刺排脓。治疗效果欠佳者可进行手术治疗。
5.肝包膜下脂肪沉积
见于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多因腹腔内使用
胰岛素所致。脂肪沉积厚度与人体肥胖程度和使用胰岛素的剂量成正比。脂肪沉积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外周组织,有时可起脂肪性坏死,但一般不引起严重病变,肝功能一般较正常。临床常误诊为肝转移癌。
6.血性透出液
常因置管操作中对腹膜及网膜血管的损伤;患者剧烈咳嗽,导致腹内压升高使腹膜破裂,损伤腹膜血管;腹腔慢性炎症粘连后粘连带破裂出血;女性患者行经期内经血流入腹腔等引起。一般采用低温腹膜透析液进行透析,使用腹带保持腹内压,必要时可使用止血药。如果止血药无效应探查止血。女性行经期内的血性透析液不需处理。
7.乳糜性透出液
多与静脉补充
白蛋白、进食动物高蛋白质、高脂肪饮食等因素有关,也可源于腹腔淋巴管内的乳糜液漏出。透出液呈乳白色,患者无发热及腹痛。透析液常规检查可见极少的白细胞,细菌培养呈阴性,乳糜试验呈阳性。
8.肠道出血
较少见,腹膜透析相关因素可导致患者发生肠道出血。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