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指在腹膜透析过程中,患者出现腹痛、发热或透析液混浊等腹膜炎表现的并发症。此为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腹膜透析失败的常见原因。腹膜炎大致可分为细菌性腹膜炎、真菌性腹膜炎、
硬化性腹膜炎、
化学性腹膜炎等。细菌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的主要并发症。
1.最主要的病因是污染,常发生于腹透液交换时。
2.外口感染可导致隧道炎和
腹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凝固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
3.机体抵抗力下降。
4.便秘、灌肠等均可诱发肠源性腹膜炎。
5.
菌血症、牙科操作、
结肠镜检查、腹透导管钛接头处脱落或该处导管破裂等也可引起。
1.症状
主要表现为腹透液混浊、腹痛。腹透液混浊是最常见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腹痛多为急性发作,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少数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发热、寒战等。
2.体征
最常见的体征是压痛和
反跳痛,部分患者有局部
腹肌紧张,
肠鸣音减弱。
1.实验室检查
(1)腹透液常规检查:大多数情况下,引流液外观混浊,蛋白含量和白细胞数增加,白细胞计数>100x106/L,并且
中性粒细胞比例占50%以上。
(2)腹透液涂片:取透析液50~100ml离心,取沉渣做革兰染色。可显示酵母菌的存在,由此开始快速的抗真菌治疗,及时拔管。
(3)腹透液细菌培养:当出现可疑的
腹膜炎症状时,应立即做腹水培养和药敏试验,正确的培养方法对确定病原菌极其重要。
2.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行X线检查、B超检查或CT检查,有助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诊断。
1.
腹膜透析患者出现透析液混浊、腹痛、发热、恶心、呕吐。
2.透析液培养发现病原体。
3.透析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0x106/L,并且
中性粒细胞比例占50%以上。
以上3条中符合2条即可确诊。在临床工作中一旦发现腹膜透析患者出现腹透液的混浊,应高度疑诊
腹膜炎,但是要注意鉴别非感染性因素所致的腹透液混浊的情况。
注意鉴别非感染性因素致腹透液混浊的情况,如化学性因素对腹膜的刺激、各种原因导致腹腔内出血、过敏等因素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胸导管阻塞产生乳糜性腹水以及腹腔内
肿瘤等。
1.初始治疗
(1)应尽快找到导致发生
腹膜炎的病因,详细了解是否有排便习惯改变,有无腹膜炎或管道相关感染史等。
(2)一旦出现引流液混浊,应立即给予广谱强效抗生素治疗,对引流液混浊的患者,在腹透液中加入
肝素,有助于防止纤维蛋白阻塞管路。经验性抗生素必须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万古霉素或头孢菌素可能覆盖革兰阳性菌,三代头孢菌素或氨基糖苷用于革兰阴性菌。在腹膜炎治疗,腹腔应用抗生素优于静脉给药,间断和持续给药效果相同,间歇给药的换液留置时间必须在6小时以上。在
腹膜透析早期,轻微腹膜炎如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口服头孢菌素治疗有效,但不适用于严重的腹膜炎。持续腹腔灌洗通常用于
感染性休克和腹膜透析引流液严重混浊的患者。
2.后续治疗
一旦得到培养结果和药敏,抗生素治疗应适当调整为窄谱。初次治疗48小时内,大多数患者会有很大的临床改善,抗生素使用疗程14~21天。应每天观察引流液是否变为清亮。如果48小时后没有改善,应做细胞计数检查和再次细菌培养。实验室可用抗生素清除技术处理引流液,尽量得到最佳培养结果。真菌性腹膜炎患者常需立即拔管,继续抗真菌治疗至少10天,建议1~2个月后可考虑重新置管。难治性腹膜炎患者也需尽快拔管,全身使用抗生素继续控制感染,必要时借助血液透析维持透析治疗,否则将导致腹膜功能衰竭和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复发性腹膜炎患者若腹水白细胞计数6/L,可拔管并在原位重置新管,这可使许多患者避免转为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若能早发现、早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反复发生腹膜炎会导致腹膜粘连、增厚,严重者可导致腹膜衰竭,腹膜透析失败。
1.加强监控和培训
仔细监控透析中心所有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可能致病原因及培养结果,并调查
腹膜炎复发的频率。进行病因分析,给予必要的干预措施,以防再次发生腹膜炎。
2.腹膜透析方式
在导管植入时给予预防性抗生素,并在手术时避免形成损伤和血肿。导管植入到伤口完全愈合,需要保持出口清洁干燥。导管保持固定,避免牵拉和损伤出口处,以免造成感染。
3.肠源性感染的预防
透析患者保持肠道运动的规律,避免便秘。
4.预防性抗生素使用
所有腹部或盆腔操作等之间排空腹透液,并预防使用抗生素。
5.真菌性腹膜炎的预防
真菌性腹膜炎发生率较高的中心可口服
氟康唑或制霉菌素来预防真菌性腹膜炎。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