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偏头痛是偏头痛的一种少见类型,其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发作时有先兆症状及伴随症状,不发作间期正常。常有家族史,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生,女性多于男性。在偏头痛发作时或发作后出现轻度肢体瘫痪或
眼肌麻痹,疼痛缓解后瘫痪仍可持续一段时间,常为单侧性瘫。
遗传、饮食、内分泌及精神因素等与本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本病发作常有诱因,并且常有多重诱因,常见有睡眠障碍、过劳、饮食等。目前认为患者由于多个易感基因之间、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抑制平衡功能失调,三叉神经血管通路被反复激活进而敏感化,从而导致头痛发作及其他伴随症状。
本病发作时常为
搏动性头痛,多呈单侧疼痛,常伴恶心、呕吐,多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常在成年后发作停止,代之以其他类型的偏头痛。其特点为发作的同时或过后,出现同侧或对侧肢体的不同程度瘫痪,上、下肢力量减弱等症状,尤其是上肢,并可在头痛消退后持续一段时间。
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头痛发作时脑电图也可辅助诊断,偏瘫对侧大脑半球可出现慢波。
可参考国际头痛协会(1988)制订的偏头痛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 无先兆的(普通型)偏头痛
符合下述2~4项,发作至少5次以上。
(1) 每次发作持续4~72h(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者)。
(2) 具有以下至少2项特征: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中至重度疼痛(影响日常生活);④上楼或其他类似日常活动使之加重。
(3) 发作期间至少有下列1项:①恶心或呕吐;②畏光和畏声。
(4) 病史和体格检查提示:无器质性及其他系统代谢性疾病证据,或经相关检查已排除;或虽有某种器质性疾病,但偏头痛初次发作与该病无密切关系。
2. 有先兆的(典型)偏头痛
符合下述2项至少有2次发作。
(1) 具有至少以下3项特征:①有1次或多次完全可逆的先兆症状,表现为局灶性大脑皮质和(或)脑干功能障碍;②至少有1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持续4分钟以上,或相继发生2个或2个以上症状;③先兆症状持续时间小于60分钟,但有1个以上先兆症状时,持续时间相应延长;④头痛发生在先兆症状后,间隔小于60分钟(头痛可与先兆症状同时发生)。
(2)病史和体格检查提示:无器质性及其他系统代谢性疾病证据,或经相关检查已排除;或虽有某种器质性疾病,但偏头痛初次发作与该病无密切关系。
1. 丛集性头痛
本病又称组胺性头痛,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大多没有家族史,临床比较少见。头痛通常是每年1次或2次,以春、秋季多见,群集期通常持续3~6周,有较长的缓解期。
2. 紧张性头痛
也称为肌缩性头痛、
神经性头痛等,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约占头痛患者的70%~80%。表现为头部的紧束、受压或
钝痛感,更典型的是具有束带感。作为一过性障碍,紧张性头痛多与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有关,但如持续存在,则可能是焦虑症或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之一。
3. 非偏头痛性血管性头痛
动脉硬化的患者因局部脑血流减少,可发生缺血性疼痛,但一般不剧烈,无恶心、呕吐。高血压患者时有额、枕部搏动性疼痛,测量和控制血压有助于诊断。
治疗目的是尽快终止头痛发作和缓解伴发症状,并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预防复发和恢复正常生活功能。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