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鼠疫为鼠疫的一种类型,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可表现为寒战、发热、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痰、呼吸困难、胸痛等
本病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所致
需要进行隔离,并尽早给予抗菌治疗等
定义
鼠疫是鼠疫耶尔森菌(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肺鼠疫为鼠疫的一种,其他还包括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等。
肺鼠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感染病之一,属国际检疫传染病。
分型
根据感染途径不同,肺鼠疫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肺鼠疫
多为吸入含有鼠疫杆菌的飞沫所致,为临床上最重的类型,病死率高,而且在流行病学方面危害也最大。
继发性肺鼠疫
是指在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基础上,病情进展至肺部所致。
发病情况
肺鼠疫多在10月以后流行。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自然疫源地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目前存在着1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致病原因
主要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所致,导致流行的基本条件有以下三个方面。
传染源
鼠疫染疫动物
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可以作为传染源(据统计,世界上有300多种),最主要的为啮齿类动物,如鼠类、旱獭等。
鼠疫患者
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
败血症型鼠疫、腺肿发生破溃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
经跳蚤叮咬传播。
经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或动物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杆菌,可通过呼吸、咳嗽将鼠疫杆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造成肺鼠疫传播。
实验室感染,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防护不严、操作不当和实验室事故,可通过吸入等途径感染肺鼠疫。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主要症状
原发性肺鼠疫
潜伏期较短,约为1-3天。
主要表现为急剧起病,寒战、
高热,体温可达40~41℃,呼吸频率增快。
初期可有干咳,继之咳出稀薄泡沫痰,可有痰中带血或咳纯血痰。
可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口唇、颜面、四肢及全身皮肤发绀。
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病人多于发病2~3天后死于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和
心力衰竭。
继发性肺鼠疫
在发病之前,有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的症状,如受侵部位的
淋巴结肿大、疼痛剧烈、高热、神志不清、广泛出血等。
继发肺鼠疫时,常表现为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鲜红色泡沫样血痰。
就医科室
感染内科
去过鼠疫流行地区,或接触过确诊鼠疫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血痰、胸痛、
淋巴结肿大、皮下出血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当出现高热惊厥、呼吸困难、意识模糊、
大量咯血等紧急情况时,建议立即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
高热患者可先进行物理降温,如冷敷额头,用温水擦拭腋窝、手、足等部位。
就医时,请戴好口罩,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发热?体温最高多少度?
是否有腹股沟、腋下等处淋巴结肿大?
是否有皮下出血点、鼻出血等?
上述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病史清单
是否有鼠疫患者密切接触史?
是否有鼠疫流行区旅居史?
是否接触过患鼠疫动物,如鼠类、旱獭?
是否有被跳蚤叮咬?
是否有食物、药物过敏史?
检查清单
近1个月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化验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
用药清单
近1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肺鼠疫在发病前10日内可能存在以下病史。
曾到访过鼠疫流行区。
有患鼠疫动物或鼠疫患者密切接触史。
有跳蚤叮咬史。
临床表现
症状
可有寒战、
高热,呼吸急促,胸痛,痰中带血或咳纯血痰,眼结膜充血,口唇、颜面、四肢及全身皮肤发绀。
体征
医生查体时,叩诊肺部可及局限性浊音,而且随着病情加重,浊音界逐渐扩大。肺部听诊可及散在啰音。
医生进行心脏查体时可能会发现心界扩大,心律不齐,有时可闻及
收缩期杂音。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可有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常达(20~30)×10
9/L以上,以
中性粒细胞为主;还可见红细胞、
血红蛋白和
血小板减少。
血生化检查
进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乳酸脱氢酶(LDH)、
磷酸肌酸激酶(CK/CK-MB)、肌酐(Cr)、
尿素氮(BUN)等指标检查,可了解肝、肾功能和心肌损伤程度。
伴有肝功能损伤时,可有ALT、AST等升高;伴有肾功能损伤时,可有Cr、BUN等升高;伴有心肌损伤时,可有CK、CK-MB等升高。
凝血功能
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可表现为
纤维蛋白原浓度减少,
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明显增加等。
病原学检查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鼠疫特异性基因。
鼠疫菌分离培养及噬菌体裂解试验。
抗原检查。
鼠疫反相间接血凝试验(RHIA),检测鼠疫F1抗原。
酶联
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鼠疫F1抗原。
胶体金纸上色谱方法,检测鼠疫F1抗原。
抗体检查。
鼠疫间接血凝试验(HIA),检测鼠疫F1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鼠疫F1抗体。
胶体金纸上色谱方法,检测鼠疫F1抗体。
影像学检查
早期可见肺内单一或多发的高密度阴影,分布在多个叶段;随着病情进展,可迅速发展为双肺大片实变,甚至“白肺”。
鉴别诊断
肺鼠疫需要与
大叶性肺炎、吸入性炭疽等鉴别。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痰液的病原学检查来进行鉴别。
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患者多无病死动物及家畜接触史,临床表现为咳
铁锈色痰,痰内可有肺炎链球菌;肺部可有肺实变体征,胸部X线检查可表现为大片状阴影。
肺鼠疫为以
咯血为主的出血性肺炎表现,痰及咽部分泌物可查到鼠疫杆菌。
吸入性炭疽
吸入性炭疽发病后多出现低热、疲劳和心前区压迫不适等,持续2~3天后,病情可突然加重,可有胸闷、胸痛、寒战、高热、呼吸窘迫、咳嗽、
紫绀、血样痰等。
肺鼠疫临床表现重,多在发病24~36小时内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咳大量泡沫血痰或鲜红色痰,呼吸急促,并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和紫绀。
治疗目标:减轻患者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治疗原则:疑似或确诊感染者应该进行隔离,并尽早接受抗菌治疗等。
一般治疗
应严格隔离于隔离病院或隔离病区,病区内必须做到无鼠无蚤。
入院时需要做好卫生处理(更衣、灭蚤及消毒)。
病区、室内定期进行消毒,患者排泄物和分泌物应用
含氯石灰或
甲酚皂液彻底消毒。
肺鼠疫患者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局部分泌物、血或
痰细菌培养每3日1次,连续6次病菌阴性,可以解除隔离出院。
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抗菌治疗
肺鼠疫的治疗仍以链霉素(SM)为首选,并强调早期、足量、总量控制的用药策略。
在应用链霉素治疗时,为了达到更好的预后,常常联合其他类型抗生素,如喹诺酮、
多西环素、β-内酰胺类等。
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抗休克治疗
患者出现休克时,需要进行抗休克治疗,如补充血容量、纠正
酸中毒、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呼吸支持
对肺鼠疫患者需要经常监测
血氧饱和度(SpO
2)的变化,发现SpO
2下降是呼吸衰竭的早期表现,应当给予及时处理,如面罩吸氧或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其他治疗
发热>38.5℃,或全身酸痛明显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如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并发心功能不全时,可使用强心药物,如毛花甙C等。
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表现者,在给予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
纤维蛋白原等进行替代治疗的同时给予
肝素抗凝,并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治愈情况
肺鼠疫病死率高,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病人多于发病2~3天后死于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和
心力衰竭。
危害性
可能会合并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在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会危及生命。
肺鼠疫患者可通过飞沫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引起鼠疫流行或大流行,影响人群健康。
日常管理
疑似或确诊患者及直接接触者,需要进行单独隔离。
隔离期间注意讲究卫生,饮食健康,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预防
不前往鼠疫流行地区。
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
旅行者应使用驱虫产品防止跳蚤咬伤,采取防蚊措施也可以防止跳蚤和其他吸血昆虫叮咬。
凡接触鼠疫或疑似鼠疫患者的人员,应采取加强防护。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应着全套个人防护装备,主要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服、N95口罩、手套、鞋套等。
以下人群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
鼠疫患者的直接接触者、被疫区跳蚤叮咬的人、接触了染疫动物分泌物及血液者,以及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操作鼠疫菌时发生意外事故者。
药物可选用
四环素、
多西环素、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等,必要时可肌肉注射链霉素进行预防性治疗,疗程均为7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