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 syndrome)又称古德帕斯丘综合征,是一种以复发性肺出血继而出现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为特征的少见的
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大量新月体形成、可伴毛细血管坏死和肺泡
内出血为主要病理变化。治疗应采取综合疗法。
本病病因不清,可能是多种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病毒感染、化学物质刺激或遗传因素,导致体内产生抗肺泡、肺毛细血管和肾小球基底膜的
自身抗体,通过超敏反应导致相关组织损伤。
开始往往先有肺部症状,主要表现反复咯血,常为首发症状,从少量血痰到大咯血,伴有咳嗽、气促;随后出现
肾炎症状,可见血尿、
蛋白尿、少尿,常迅速发展至无尿、
氮质血症和尿毒症。贫血常见。X线检查见两肺有弥漫性或结节状阴影,自肺门向周围扩散,肺尖及近膈肌处清晰,常一侧较重,有的无咯血史,但经痰含铁血黄素及胸片检查证实有出血。在咯血时肺弥散功能减退,出现
低氧血症。
1.尿常规
镜下可见血尿,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白细胞增多,多数为中等量
尿蛋白,少数可见大量蛋白尿。
2.痰液检查
痰液显微镜检查可见具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和血性痰。
3.血液检查
若肺
内出血严重或持续时间长,可能有较严重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oomb试验阴性,半数患者白细胞超过10×10
9/L。
4.血液生化
早期
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正常,但随病情进展BUN和Scr进行性增高,Ccr进行性减少,肾功能严重减退者
肾小球滤过率(GFR)<5ml/min。
5.免疫学检查
病程早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多呈阳性,间接免疫荧光法的敏感性为80%,放射免疫法测定的敏感性大于95%,两者特异性可达99%。
6.影像学检查
肺部X线显示弥散性点状浸润阴影,从肺门向外周散射,肺尖常清晰,肺部浸润是肺部病变的特征,肺部X线改变早期与
肺水肿相似,
咯血停止后短期内可被吸收。
7.电镜检查
(1)肺部:典型病变是肺泡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和纤维化,可见肺泡壁毛细血管基底膜变性,断裂和灶性增生,电子致密物沉积,
免疫荧光检查可见IgG和C3呈线状沉积。
(2)肾脏:典型病变有:①弥漫性肾小球受损,肾脏常增大并有大量新月体形成,新月体呈周围型(毛细血管外增生性
肾炎),可伴毛细血管坏死,沿GBM有IgG呈线样沉积;②严重的肾小球萎缩,出现弥漫性肾小球纤维化及间质纤维化,电镜检查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变性断裂,皱缩或弥漫性增厚。
8.光镜检查
可见多数肾小球新月体形成(50%以上),多数新月体类型基本一致。
9.免疫荧光检查
可见沿肾小球基底膜内皮有线状沉积物(主要为IgG,IgA,IgM,C3和
纤维蛋白原),若沉积物为高低不平颗粒样,则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肺肾综合征。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检查可作出诊断,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是诊断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特异性指标。
采用综合治疗,
血浆置换与皮质激素和
环磷酰胺等合并使用,可清除和降低血清抗肾基膜抗体浓度,同时可清除对体内组织有损伤的α、β补体等。血浆置换和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病例,可考虑双肾切除。
肺出血明显者以
腹膜透析为宜。
1.强化血浆置换疗法
每次置换2L,每日或隔日1次。配合泼尼松,3个月后渐减至维持量;环磷酰胺,累积达6~8g后停药。
甲基泼尼松龙溶于5%
葡萄糖200ml中静滴,每日或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间隔3~5日,用3个疗程。辅以泼尼松及环磷酰胺口服。
3.透析治疗及肾移植
急性肾功能衰竭符合透析指征时及时透析,晚期维持透析或肾移植。
预后与病变范围有关。如肾小球新月体形成少于80%,预后较好,如未及时采取措施,患者往往死于肺部大出血或肾功能衰竭。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