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包虫病又称肺包虫囊肿、肺棘球蚴病、肺棘球蚴囊肿,为细粒棘球绦虫(犬绦虫)幼虫(棘球蚴)在肺内寄生所致,是肺部较常见的
寄生虫病,人畜共患。本病最多见于畜牧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西藏等省区。
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是犬、狼和豺等食肉动物,中间宿主是羊、牛、骆驼、猪和鹿等偶蹄类。成虫寄生在犬小肠中,虫卵随粪便排出后污染食物,人(或羊、猪、牛)进食后,在上消化道中卵壳经胃液消化而孵化成幼虫,即六钩蚴,后穿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至门静脉系统(肠系膜、大网膜和肝),大多数蚴滞留在肝内少数六钩蚴通过肝进入小循环至肺及其他器官,如肠系膜、网膜、脾、盆腔、肌肉、皮下组织等。
六钩蚴进入肺后,逐渐发育成包虫囊肿,约半年长大至1~2cm,由于肺组织疏松,血流循环丰富及胸腔负压吸引等因素,六钩蚴在肺内生长速度比在肝肾内快,平均每年增长至原体积的1~2倍,达2~6cm左右,囊肿最大的可达20cm,囊液重达3000g以上。包虫囊肿含有外囊和内囊,内囊是包虫囊肿的固有囊壁,厚度仅1mm,压力却高达13.3~40kPa,易破;内囊又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生发层,很薄,分泌无色透明囊液,产生很多子囊和寄生虫头节,如脱落于囊腔内,即成为包虫沙,外层无细胞、多层次、半透明、乳白色,具有弹性,外观酷似粉皮;外囊是人体组织对内囊的反应形成的一层纤维性包膜,包绕着整个内囊,厚约3~5mm,内外囊间为潜在腔隙,无液体和气体,也不粘连。
由感染至出现症状一般间隔3~4年,甚至10~20年。症状因囊肿大小、数目、部位及有无并发症而不同,早期囊肿小,一般无明显症状,常经体检或在因其他疾病胸透时发现。囊肿增大引起压迫或并发炎症时,有咳嗽、
咳痰、胸痛、
咯血等症状。巨大囊肿或位于肺门附近的,可能有呼吸困难。如食管受压,有吞咽困难。偶见肺尖部囊肿压迫臂丛和颈交感神经节,引起
Pancoast综合征(患侧肩、臂疼痛)及Horner征(一侧
眼睑下垂、皮肤潮红不出汗)。如囊肿破入支气管,囊液量大的,有窒息危险,子囊及头节外溢,能形成多个新囊肿。患者常伴有过敏反应,如皮肤潮红、荨麻疹和喘息,严重的可发生休克。囊肿破裂感染的,有发烧、咳黄痰等肺部炎症及
肺脓肿症状。少数囊肿破入胸腔,有发烧、胸痛气短及过敏反应。
多数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囊肿较大的可致纵隔移位,在小孩可能出现
胸廓畸形。患侧叩诊浊音、呼吸弱,有
胸膜炎或
脓胸的则有相应体征。
1.胸部X线检查
为包虫病主要诊断方法,囊肿早期直径在1cm以下的,仅见边缘模糊的炎性阴影;直径>2cm的为轮廓清晰,边缘锐利的类圆形阴影,密度均匀而稍淡。低于心脏及实质性
肿瘤的密度,至能明确诊断时已6~10cm左右,密度接近实质瘤一般为单发,也有多发的,为含液囊肿。立位透视吸气时膈肌下降,头、足径稍增加;呼气膈肌上升时,则横径稍长上下稍短(“包虫呼吸征”),大囊肿可呈分叶状或多环状,下肺野的囊肿“坐在”膈肌上,使膈肌位置下降,甚至凹陷,有时需行人工气腹纵隔推向对侧,在下叶的纵隔受影响少,而右肝顶部的世大囊肿则明显使心脏向左移位。
2.实验室检查
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常在5%~10%左右,甚至可高达20%~30%,达(0.15~0.3)×10
9/L。有时咳出物或胸水中能查到囊肿碎片及囊、头节或小钩。
3.其他检查
包括包虫
皮内试验(Casoni试验)、包虫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集试验等免疫方法。
1.药物治疗
目前试用的有
甲苯咪唑及丙硫苯唑,有使生发层和原头蚴退化变质的作用,临床上能看到一些疗效,症状有所改善,部分囊肿停止增长或缩小。还有吡喹酮,临床效果不明显,或可在术前应用以减少术后复发。目前药物疗法仅用于多发囊肿无法手术的患者。
2.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内囊摘除术和肺叶切除术2种。根据囊肿大小、数目多少、部位、有无并发感染及胸膜是否粘连决定手术方式。术中要注意防止囊肿破裂,囊液外溢入胸腔或胸壁软组织,以免引起包虫病变播散或过敏反应。
(1)内囊完整摘除法 开胸分离粘连后,因囊肿多在近周边处,肺表面有时可见到覆盖的纤维蛋白层。摘除前在肺周围用纱布填满覆盖,仅露出准备作切口取囊部位,并准备好有强吸力的吸引器,便于囊腔意外破裂时及时吸出其内容物,避免污染胸腔。
(2)内囊穿刺摘除术 在囊肿部位周围用纱布涂擦,或用双氧水冲洗以杀灭原头蚴。残腔中有支气管漏气要一一缝合,再从周围至底部全层(较大的可分数次)缝合,消灭残腔。
(3)肺切除 用于囊肿已破裂,肺组织有严重感染,并发支气扩张、
肺纤维化、
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或肺癌的患者。手术中如有可能最好先游离出支气管,钳夹住,避免术间挤压肺组织时,囊腔破向支气管,引起病变播散或窒息死亡。
(4)特殊类型包虫病的手术处理 如同时有肝及
肺囊肿的,可以一次手术。双侧有病变的先处理病变较大或有并发症的一侧,肺囊肿有支气管胸膜瘘的,先闭式引流,待感染控制,体力恢复后再行肺切除。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