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身体脂肪蓄积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症状有体重超标,腰围增加;中重度肥胖可有气急、关节痛、焦虑、抑郁等
病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内分泌调节异常等多种原因
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饮食控制、科学运动,辅助药物及手术治疗
定义
肥胖症是一种以体内脂肪过度蓄积和体重超常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
肥胖根据体质指数(BMI)计算,即BMI=体重/身高2(千克/米2)。BMI在24~27.9为超重;BMI≥28为肥胖。
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
心脑血管疾病、
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基础。
WHO明确认定,肥胖症已是全球最大的慢性疾病之一。
分型
按发病机制及病因分型
原发性肥胖:又称
单纯性肥胖,是人体摄入的热量超过消耗的热量,导致脂肪成分在体内积累过多而形成的肥胖。
继发性肥胖:是由于其他健康问题所导致的肥胖,肥胖者同时还患有另一种疾病,当引起肥胖的疾病被治好后,继发性肥胖也可明显减轻。
按脂肪积聚部位分型
中心型肥胖:又称
腹型肥胖,脂肪主要分布在腹部,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可导致代谢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周围型肥胖:又称皮下脂肪型肥胖,脂肪主要分布于外周和臀部,减肥较困难。
发病情况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截至2016年,全球范围内共有约6.5亿成人(≥20岁)为肥胖,4100万学龄前儿童超重。
每年至少有280万人的死亡与肥胖有关,在全球范围内超重和肥胖导致的死亡人数高于体重正常的。
截至2014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69岁人群,超重率为34.26%,肥胖率为10.98%。
在体重正常者中,腹型肥胖检出率为22.46%~33.53%。
近几年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均有明显上升趋势,儿童肥胖率的上升速度高于成年人,城市高于农村。
致病原因
单纯性肥胖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内分泌调节异常、炎症、肠道菌群等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发病机制
肥胖发生的机制是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
能量平衡和体重调节
能量平衡和体重调节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双重调节。如胃酸分泌量、胃肠排空速率、产热等异常导致体内能量摄入和消耗不平衡。
遗传因素
肥胖症有家族聚集倾向,遗传因素的影响占40%~70%。
大部分原发性肥胖症为多基因遗传,是多种基因作用叠加的结果。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肥胖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热量摄入增多和体力活动减少。
此外,饮食结构也有一定影响,经常吃高脂肪食物容易引起脂肪积聚。
胎儿期母体营养不良或低出生体重儿在成年期容易发生肥胖症。
内分泌调节异常
神经-内分泌调节中任何环节异常,都会导致肥胖。如参与能量代谢调节的重要激素:瘦素、脂联素、
胰岛素、胃生长素等异常。
炎症
肥胖是一种低度炎症反应。血清及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升高,会促进炎症细胞在脂肪中的浸润,引起
胰岛素抵抗(组织对正常浓度胰岛素产生反应不足),出现
糖代谢异常而引起肥胖。
肠道菌群
有益菌和有害菌比例失调,使肠道通透性增加,细菌的脂多糖吸收入血可引起
内毒素血症,加重炎症反应。
诱发因素
年龄
人的体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是因人体的肌肉数量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新陈代谢下降,消耗能量低于摄入能量。
产前环境因素
多项研究表明,与胎龄正常的人相比,出生时胎龄小的成年男女更可能出现超重或肥胖。孕妇吸烟和体重增加也与后代肥胖有关。
精神心理因素
压力大、焦虑、抑郁或睡眠不好都可能引起暴饮暴食,导致体重增加。
戒烟
许多戒烟者在戒烟后的头6个月内体重会增加2~5千克,但戒烟的益处远大于体重增长带来的害处,因此鼓励积极戒烟。
更年期
女性在更年期体重可能增加5.5~7千克,可能与体内雌激素减少有关。
怀孕
妇女怀孕会导致体重增加,而且部分妇女很难减去怀孕期间增加的体重。
轻度单纯性肥胖症
常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体重增加、腰围增加、
体脂率增加超过正常值。
中、重度单纯性肥胖症
除有超重外,可引起以下症状。
气急。
胸闷。
腹胀。
关节痛。
肌肉酸痛。
体力活动减少。
易疲劳。
焦虑、抑郁。
严重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症
严重肥胖症病人可出现自卑、抑郁等精神问题,社会适应不良。
常合并
血脂异常、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等疾病,出现相应症状。
肥胖症病人某些
肿瘤(女性乳腺癌、
子宫内膜癌,男性前列腺癌、结肠和
直肠癌等)发病率增高,且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增多。
并发症
肥胖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可能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胆囊疾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骨关节病、静脉血栓、生育功能受损(女性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男性出现阳痿等)。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365
肥胖症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内分泌科
如果体重严重超标,通过生活调理不能达标,或超重者出现气急、胸闷、腹胀、关节痛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建议记录体重变化数值,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身高和体重分别是多少?
是否有活动后气短、胸闷不适?
病史清单
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是否有人有肥胖症病史?
是否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
是否有进食多、不爱运动的情况?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化验检查:血脂、空腹血糖、肾功能、尿常规、血常规、肝功能、甲状腺功能、血皮质醇
影像学检查:肝胆胰脾双肾超声、心脏超声、甲状腺超声、垂体磁共振检查
其他检查:心电图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365
肥胖症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肥胖症需要病人提供给医生详细的病史,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并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
肥胖发生的年龄,进展速度等。
药物应用史:抗精神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皮质激素、避孕药),
胰岛素和磺脲类降糖药物,某些α和β受体阻滞类降压药物。
生育史:母亲怀孕期间体重是否正常,孩子出生时体重是否正常等。
生活方式:个人饮食、生活习惯、体力活动、吸烟、饮酒等情况。
家族史:一级亲属(父、母)是否有肥胖。
临床表现
轻度肥胖症多无症状,中至重度肥胖症可引起气急、关节痛、肌肉酸痛、体力活动减少以及焦虑、抑郁等。
实验室检查
血生化
可能会出现甘油三酯升高、总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等情况。是本病检查的主要方法之一。
注意事项:检查前须保持空腹,即禁食6小时,禁水4小时。如上午检查,前一天晚饭后不再进食食物。
诊断标准
目前尚缺乏肥胖症的统一诊断标准,可根据体重指数、理想体重、腰围、腰/臀比等指标评估。
体重指数(BMI)
可以测量身体肥胖程度,BMI(千克/平方米)=体重(千克)/[身高(米)]2。
注意:BMI不能准确地描述体内脂肪的分布情况,不能区分脂肪和肌肉的含量,因此肌肉发达的人容易被误判。
分类 | BMI值(千克/平方米) |
---|
肥胖 | ≥28 |
超重 | 24~27.9 |
体重正常 | 18.5~23.9 |
体重过低 | <18.5 |
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或=[身高(厘米)-100]×0.9(男性)或×0.85(女性)。
分类 | 理想体重范围 |
---|
正常 | 理想体重±10% |
超重 | 理想体重10.0%~19.9% |
肥胖 | 超过理想体重20.0%以上 |
腰围
受试者站立位,双足分开25~30厘米,使体重均匀分配。
分类 | 男性腰围(厘米) | 女性腰围(厘米) |
---|
中心型肥胖前期 | 85~89.9 | 80~84.9 |
中心型肥胖 | ≥90 | ≥85 |
腰/臀比
臀围测量是环绕臀部的骨盆最突出点的周径。男性>0.9,女性>0.85诊断为中心型肥胖。
其他检查
CT或磁共振检查:可以计算皮下脂肪厚度或内脏脂肪量,是评估体内脂肪分布最准确的方法,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身体密度测量法、生物电阻抗测定法、双能X线(DEXA)吸收法可以测定体脂总量。
其他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肥胖症同时合并哪些疾病,以及继发性肥胖症的病因,如甲状腺功能测定、
葡萄糖耐量测定、
性激素测定等。
鉴别诊断
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
相似点:肥胖。
不同点:可有
向心性肥胖、
满月脸、皮肤紫纹、痤疮、高血压、骨质疏松等。测定血、尿皮质醇,肾上腺超声、CT等可进一步诊断。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相似点:肥胖。
不同点:可有怕冷、水肿、乏力、嗜睡、记忆力下降、体重增加、便秘等表现。常伴
基础代谢率明显降低,体重增加多为中度,通过甲状腺功能测定可鉴别。
下丘脑肥胖
相似点:肥胖。
不同点:脂肪分布以面、颈部及躯干部显著,皮肤细嫩,手指尖细,常伴有智力减退、性腺发育不良、
尿崩症、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内分泌功能测定、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性腺功能减退
相似点:肥胖,可有性功能减退,女性有月经稀发、闭经、不育等症状,男性有乳房发育等。
不同点:性腺功能减退通过性激素检查、B超检查等可以鉴别,可见性激素异常。
性幼稚-低肌张力综合征
相似点:肥胖。
不同点:性幼稚-低肌张力综合征又称
Prader-Willi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3岁开始发病,呈周围型肥胖体态,身材矮小,智力低下,手脚小,
肌张力低,外生殖器发育不良,到青春期常并发糖尿病。
治疗目标
通过减重预防和治疗肥胖相关性并发症,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
生活及行为方式治疗
治疗的主要环节是减少热量摄取及增加热量消耗。
医学营养治疗
需要改善饮食方式,以低能量、低脂、适量蛋白饮食为主,保证摄入热量小于消耗。需要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评估热量摄入,确定适当的营养素分配比例。
确定热量摄入
每日所需总热量=理想体重(千克)×每千克体重所需热量(千卡/千克)。
体型超重或肥胖人群,卧床者每千克体重所需热量为15千卡,轻体力劳动为20~25千卡,中体力劳动30千卡,重体力劳动为35千卡。
营养素配比
分配原则: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20%,脂肪占<30%,碳水化合物占50%~55%。
蛋白质应以优质蛋白为主(≥50%),如蛋、奶、肉、鱼及大豆蛋白质(成人每日1个鸡蛋和手掌厚的瘦肉约一掌的量)。
摄入足够新鲜蔬菜(400~500克/天)和水果(100~200克/天)。
避免油煎食品、方便食品、快餐、巧克力和零食等。
适当增加膳食纤维、非吸收食物(如魔芋等)及水,以满足饱腹感。
减重膳食
常用的减重膳食主要包括限制热量平衡膳食、低热量膳食、极低热量膳食、高蛋白质膳食及轻断食膳食等,但需由专业医生制定食谱,并严格按照食谱执行。
限制热量平衡膳食。
适用于所有需要体重控制者。限制能量摄入的同时保证基本营养需求,结构应具有合理的营养素分配比例。
有3种方法:①在目标摄入量基础上按一定比例递减(减少30%~50%);②在目标摄入量基础上每日减少500千卡;③每日热量供给1000~1500千卡。
低热量膳食。
也称作限制热量饮食,在满足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的基础上,适量减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取。
成人每日摄入热量不低于1000千卡。
极低热量膳食。
每日摄入400~800千卡热量,主要来自蛋白质,严格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
该方法不适合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
高蛋白质膳食。
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0%~30%或1.5~2.0克/千克(体重)。
轻断食膳食。
指1周内5天正常饮食、其他2天(非连续)摄取平日热量的1/4(女性500千卡/天,男性600千卡/天)的饮食模式,也称间歇式断食5∶2模式。
该方法适用于伴有糖尿病、
高脂血症、高血压的肥胖病人。
不适用于存在低血糖风险、低血压和体质弱的病人。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或酮症。
运动锻炼
运动与医学营养治疗相结合并长期坚持,可以预防肥胖或使肥胖病人体重减轻。运动治疗需要在医师评估心肺功能和运动功能后,在其指导下进行。
运动项目
根据病人的兴趣爱好、年龄、有无并发症和身体承受能力等选择。
进行快走、游泳、骑车、打羽毛球、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每周进行2天的力量训练,举重或使用阻力带等。
运动时间
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需要逐渐递增,最终目标是每周运动3~5次,每次运动30分钟。
如果无法做到一次30分钟的运动,短时运动(如10分钟)累计30分钟也是有益的。
运动强度
中等强度:50%~70%最大心率(220-年龄),运动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
行为方式干预
需要营养师、医生、护士、体育教练、心理咨询师等参与,帮助病人自我管理、设定目标、调整认知等,来增加病人的减重依从性。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药物适应证
食欲旺盛,餐前饥饿难忍,每餐进食量较多。
合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脂肪肝。
合并负重关节疼痛。
肥胖引起呼吸困难或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BMI≥24,且有上述合并症情况。
BMI≥28者,不论是否有合并症,经过3~6个月单纯控制饮食和增加活动量处理仍不能减重5%,甚至体重仍有上升趋势者。
不宜应用减重药物
儿童。
孕妇、哺乳期妇女。
对该类药物有不良反应者。
正在服用其他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
减重药物
奥利司他
剂量:一般于餐前服,推荐剂量为每次120毫克,每天3次。
不良反应:在治疗早期,有轻度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如肠胃胀气、大便次数增多和脂肪便等;随着服药时间加长,可能会出现头痛、
背痛、下肢痛、呼吸道感染等;严重者可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引起严重肝、肾损害,如
肝功能衰竭、肾结石、肾衰竭等。
食欲抑制剂
常用药物:
氯卡色林。该药于2012年6月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在我国尚未被批准上市。
作用:具有抑制食欲,增加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入的作用。
不良反应:头痛、头晕、恶心、口干、乏力、便秘等。
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物
利拉鲁肽:可通过抑制食欲、减少胃排空、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发挥减重作用。
手术治疗
需要在正规医疗机构的医生指导下全面客观权衡利弊。进行了手术也不代表可以根治肥胖症,需要定期随访,加强饮食控制、锻炼等。
手术方式
吸脂术、切脂术和各种减少食物吸收的手术(胃转流术、空肠回肠分流术、垂直袖状胃切除术、胃束带术与胃囊术)等。
手术适应证
16~65岁人群手术适应证
有下列前3项之一者,同时具备后4项情况的,可考虑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出现与单纯脂肪过剩相关的疾病,如
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脂代谢紊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腰围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
连续5年以上体重稳定增加,BMI≥32。
年龄16~65岁。
经非手术治疗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者。
无酒精或药物依赖性,无严重的精神障碍、智力障碍。
充分知情同意,能积极配合术后随访。
2~18岁人群手术最低适应证
BMI>32.5且伴有至少2种肥胖相关的器质性合并症;或者BMI>37.5伴有至少1种肥胖相关合并症(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型糖尿病、进行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高血压病、血脂异常、体重相关性关节病、
胃食管反流病和严重
心理障碍等)。
通过饮食调整、坚持运动以及正规药物治疗等未能达到显著减肥目的的病人。
年龄在2~18岁之间;年龄越小者,手术需要越谨慎。
经过心理评估,病人本身依从性好,或者家属有能力严格配合术后饮食管理。
手术禁忌证
存在严重精神心理疾病,无法坚持术后饮食、体育锻炼和营养素补充方案。
目前已怀孕或者计划在手术后12~18个月内怀孕。
病人或其父母不能理解手术风险和益处。
手术并发症
术后近期并发症
切口感染。
吻合口漏。
深静脉血栓。
呼吸系统并发症。
术后远期并发症
营养不良。
术后护理
术后饮食。
饮食术后饮食指导:保证手术治疗效果、避免术后远期并发症、改善术后各种不适的重要环节。
目的:形成新的饮食习惯来促进并维持
糖代谢的改善,同时又补充必需的营养,避免不适。
术后需先进食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最后到普通饮食,大概需要6周的时间。
活动。
进行腹腔镜手术,则应该能够在2~4周内完成大部分常规活动。
如果进行开放手术,可能最多需要12周的时间。
其他。
对于接受减重手术的育龄期妇女,应尽可能避免术后1年内妊娠。
如果妊娠,则应监测营养状况,预防术后营养不良。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肥胖症缺乏循证医学支持,目前认为,中药、针灸、推拿等具有一定的减重效果。
需要到正规医疗机构由中医进行辨证施治。不要迷信偏方、土方等。
前沿治疗
目前一些前沿的治疗还未应用于我国的临床治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014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FDA)了一种治疗肥胖的新装置,方法为迷走神经阻断疗法,是通过将一种充电装置植入病人的胸壁来间歇性阻断迷走神经,以减少饥饿感,增加饱腹感。
治愈情况
肥胖症是一种慢性病,大多数人经减肥治疗可能恢复正常体重,但需要终身管理。
轻度肥胖者一般采取饮食控制、体育锻炼等多可以达到减重的目的。
中重度肥胖者合并其他疾病,则需要积极减重并控制伴发病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部分由肥胖引起的
2型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等经减重治疗后有可能恢复正常。
肥胖症者能活多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是否有伴发疾病、并发症等,一般积极控制,可获得与常人一样的寿命。
危害性
超重和肥胖与体重正常的人相比,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罹患各种严重疾病的风险要大得多。可能引起的疾病有:
高血压
在肥胖成年人中更为常见。
高胆固醇血症
超重的人
血脂检查常有
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与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密切相关。
2型糖尿病
超重和肥胖会使罹患2型糖尿病的机会增加一倍。
关节炎
每增加0.91千克体重,患关节炎的风险就会增加9~13%。
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在肥胖人群中更为常见。
癌症
肥胖可能会增加
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食道癌和
结肠癌的风险。
怀孕并发症
肥胖会增加怀孕、
子痫前期、分娩并发症和糖尿病风险。肥胖妇女在怀孕期间患高血压的风险是其非怀孕期的十倍。肥胖的孕妇及其婴儿在怀孕期间死亡的风险增加。
抑郁症
肥胖会影响人的出行能力,可能会影响自尊,甚至受到歧视,并可能导致抑郁和
进食障碍。
其他
肥胖症还与
心力衰竭,
背痛,膀胱问题,胆结石,肾结石,
肝病,痛风,手术后的并发症、感染以及女性的月经不调和不孕有关。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调整饮食,使热量摄入低于消耗,根据医生或营养师制订的食谱坚持执行。
每餐不要吃太饱,可以少食多餐。
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尽量避免油炒和油炸等烹调手段。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入优质蛋白,比如禽类、鱼类、鸡蛋、低脂牛奶等。
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比如巧克力、糕点和油炸食品等。
避免非常饥饿时进食,可在进食前先饮水。
运动管理
避免久坐,坚持自己感兴趣的运动。
每周运动时间应达到150分钟,每周运动3~5次。
作息管理
保证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避免熬夜,规律作息。
记录食物和运动日记,记录饮食和运动时间。
心理管理
减重期间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有抑郁、焦虑等情绪可咨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复查
应密切关注身体情况,按医生指导定期复查。
如果出现疲乏软弱、畏寒、精神萎靡等症状,随时就诊。
温馨提示
节食减重并不能长期维持体重。如果停止节食会导致体重反弹,而且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所以应科学减肥。
药物和手术治疗并不能作为减肥的常规手段,而且会有一定不良影响,因此应长期控制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
预防
儿童
饮食
婴儿推荐母乳喂养。
了解适合儿童年龄对应的饮食分量,保证孩子获得足够的营养而不会超量。
不要忽略进餐,尤其是早餐。
选择纤维含量高,盐和糖含量低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食品、豆类等。
鼓励孩子多喝水,避免碳酸饮料、苏打水和运动饮料。
限制油炸食品,例如炸薯条,洋葱圈和其他油炸零食。
避免食用以糖为主要成分的零食。
避免每天食用甜品,如蛋糕,饼干和冰淇淋等。
运动
确保儿童每天都有机会进行健康的体育锻炼。
鼓励儿童在空闲时间玩耍,如跑步、骑自行车和参加运动。
每周进行2~3次运动,每次30~45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生活习惯
吃饭时不看电视。
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应超过2个小时。
餐后避免坐着或躺着看电视、玩游戏等。
应在10点前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不少于10小时。
定期到儿科保健门诊接受系统的营养监测及指导。
成人
饮食
可食用热量低的水果、蔬菜、全谷物,如柚子、菠菜、杂粮馒头等。
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包括无脂或低脂乳制品、瘦肉、鱼、豆类、鸡蛋和坚果等。
少吃白面包、饼干、蛋糕、奶油、巧克力等加工食品。
吃饭定时、定量,不可吃得太饱,细嚼慢咽。
运动
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锻炼,一周运动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进行中等强度的锻炼,如散步、快走、慢跑、骑车、爬楼、拳击等,也可做适当的家务等。
一次运动量不可太过,以防难以耐受,应持之以恒。
运动应循序渐进,使体重逐渐减轻,接近正常体重,不宜骤减。
生活习惯
生活作息应规律,避免长期熬夜。
保持良好的心情,学会缓解压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餐后避免立即坐下、躺下,可站立、散步30分钟。
避免吸烟、不酗酒。
其他
妇女孕前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
妇女孕期应避免营养过度,以减少肥胖儿的出生。
妊娠糖尿病时,进行精确的血糖控制。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