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是指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血流所致的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
血培养可获得阳性结果。血流感染常为重症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其发病率呈持续增高趋势。早期恰当的初始抗微生物治疗对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然而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常导致治疗失败。血流感染的诊断常有赖于不同部位多次血培养获阳性结果或其他严格的诊断标准。
1.血常规
血白细胞总数增多,多为(10~30)x109/L,
中性粒细胞增多,可伴明显的核左移和中毒颗粒。机体免疫反应差者及少数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减少,但中性粒细胞依然增多。并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血小板数目减少。
2.病原学检查
(1)
血培养为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宜在抗生素使用前,寒战、
高热时采血,并反复多次送检,推荐同时采集双侧不同部位两套(需氧、厌氧)血培养标本,每套采血量为10~20ml。已应用抗生素的患者,可于培养基中加入
硫酸镁、β-内酰胺酶、对氨基
苯甲酸等破坏某些抗生素,或采用血块培养基,提高阳性率。另外,骨髓中细菌较多,且不易受抗生素影响,因此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高。脓液、
胸腔积液、腹水、脑脊液等涂片或培养也可检出病原菌。
(2)分离出病原菌后要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生素。若一般培养基无细菌生长,疑存在L-型细菌血流感染时,应做高渗盐水培养。真菌生长慢,培养阳性率低;厌氧菌培养分离至少需要1周时间,不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因此近年有采用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技术在1h内测定标本中病原菌代谢产物,有助于真菌和厌氧菌的诊断。免疫荧光法可快速、敏感且能特异地检测厌氧菌。还可用免疫酶标组化法快速鉴定产气荚膜梭菌。
3.其他检查
(1)
降钙素原检查有助于区分是否为细菌性感染,测定值越高,往往感染病情越重。
(2)鲎试验可测定血清等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内毒素,但不能鉴别为何种病原菌,对诊断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有一定帮助。
(3)DNA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可用于快速诊断。
(4)病程中如继发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或并发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时,应做相应检查。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