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罕见的神经代谢性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运动障碍、发育迟缓、上眼睑下垂、出汗过多等
由于位于染色体7p12.2-p12.1上的多巴脱羧酶(DDC)基因发生突变导致
以药物治疗为主,可适当选择辅助治疗措施
定义
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AADC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神经代谢性疾病。
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AADC)又称多巴脱羧酶(DDC),其相关基因发生突变可导致发病。
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是一种早发疾病,最早可在新生儿期即可发病。
发病情况
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在1990年首次报道。
目前患者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和日本。
绝大多数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患者在生后6个月内出现症状和体征。男性多于女性,比例约为4∶3。
致病原因
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是由定位于染色体7p12.2-p12.1上的DDC基因发生突变导致。
突变多为错义或无义突变,即由于遗传物质变化后,蛋白质内相应氨基酸发生变化(错义突变)或提前结束肽链合成(无义突变),导致蛋白质结构、功能出现异常。
高危因素
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家族史者患病风险升高。
发病机制
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在血清素及多巴胺、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儿茶酚胺这类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患儿体内的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活性降低,可以导致单胺类神经递质产生减少,同时,合成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物质(
5-羟色氨酸、
左旋多巴)不能被及时消耗,发生沉积。
这些变化导致与这些神经递质相关的代谢发生紊乱,进而表现为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相应的症状。
主要症状
肌张力低下
肌张力是肌肉在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遇到的阻力,是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产生的收缩反应。
肌张力低下时,牵拉患儿静止状态下的肢体使之被动运动时,会感到阻力降低或消失;肢体处于关节过度伸展且容易移位的状态。
运动障碍
动眼危象
表现为眼球不自主转动,多为双眼频繁出现的(发作性)向上转动,持续数秒至数小时不等,可伴有颈部肌肉、口周肌肉、舌肌痉挛。
各年龄段的绝大多数患者均有此表现,在患儿早期最为严重,约97%的2至12岁患儿有该症状。
肌张力障碍
表现为部分躯体重复、持续不自主运动和异常姿势。
运动障碍
运动能力弱于同龄正常人。
发育迟缓
表现为运动发育、认知发育及
语言发育迟缓,即运动、认知、语言功能水平弱于同龄正常人。
自主神经症状
其他症状
部分患儿可出现癫痫发作。
并发症
心动过缓
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患儿可出现心动过缓,可无明显症状,或出现短暂性头晕、黑朦、心悸、乏力或晕厥等症状。
心脏骤停
指心跳突然终止,可危及生命。
就医科室
产科
如产前筛查等发现胎儿可能患病,建议及时就医。
新生儿科
如果新生儿出现肌张力低下、
运动障碍、自主神经症状等,建议及时就医。
小儿内科
如果小儿出现肌张力低下、运动障碍、
发育迟缓、自主神经症状等,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如产前检查发现异常,应当重视,并携带检查结果就医,就医前最好能了解家族中有无类似患者,供医生参考。
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最早可在新生儿期发病,因此监护人应当注意观察孩子出生后的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当记录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等,并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孩子有什么异常?有没有发现眼球不自主转动、躯体异常活动、上
眼睑下垂、出汗过多等情况?
最早发现的异常是什么?
症状一般持续多长时间?大多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孩子身体发育、认知、说话等跟同龄人相比有没有差异?
病史清单
家族中有没有人出现过类似情况?
母亲在怀孕期间产检有没有发现异常?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遗传学检查、酶活性和激素水平测定。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MRI)。
诊断依据
病史
患儿可有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家族史。
临床表现
症状
患儿可出现肌张力低下、
运动障碍、发育障碍、自主神经症状等表现,部分可出现癫痫发作、易怒、腹泻等症状。
体征
检查患儿肌张力,可发现肌张力低下。
实验室检查
遗传学检查
遗传学检查发现DDC基因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是诊断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的“金标准”。
酶活性和激素水平测定
取脑脊液、血液等作为样本,检测其中相关酶、激素等水平,可协助诊断。
血浆中AADC活性测定发现AADC酶活性水平下降有诊断价值。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以帮助筛查,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情况。
MRI
如患儿有神经
发育迟缓,可进行头颅MRI检查,了解脑部情况。
其他
心电图
心电图可以排查心动过缓等心律失常,了解有无心脏并发症。
脑电图
脑电图可用于了解患儿癫痫情况。
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3条中的2条,即可明确诊断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
脑脊液中5-羟基吲哚
乙酸、高香草酸水平降低,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3-甲基多巴、左旋多巴和
5-羟色氨酸水平升高,脑脊液喋呤正常。
复合杂合或纯合致病性DDC基因变异。
血浆AADC酶活性降低。
鉴别诊断
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需要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肌张力低下,如
脑性瘫痪所致肌张力低下、普拉德-威利综合征等鉴别诊断。
主要通过遗传学检查进行鉴别,发现DDC基因突变即可确诊。
治疗目的: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循序渐进,剂量先低后慢,停药或逐步停药。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维生素B6类药物
吡哆醇可偶尔导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感觉运动多神经病。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罗匹尼罗禁用于严重肾功能障碍者,但可能增加运动障碍的风险。
罗替戈汀目前缺少用于12岁以下和15kg以下儿童的数据,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反应、运动障碍等。
溴隐亭一般不作为首选药物,有并发心脏损害的风险。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主要为
司来吉兰(丙炔苯丙胺),有失眠者避免夜间服用。
反苯环丙胺
有失眠者避免夜间服用。
靶向治疗药物
欧盟委员会已批准Upstaza用于治疗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
该药由含有正常DDC基因功能版本的修饰病毒组成,注射入脑后,预计病毒会把正常基因携带到神经细胞中,使它们能够产生缺失的酶,从而改善相关症状。
目前中国还没有批准此药物上市。
其他对症药物
肌张力障碍可用抗胆碱能类药物,如苯海索,不良反应包括大剂量使用时有镇静作用。
鼻塞可用羟甲唑啉滴鼻液,如同时使用单胺酶抑制剂,则尽量包括不治疗的间歇周保留药物治疗间歇期,防止出现
高血压危象。
易怒也可使用可乐定。
辅助治疗
目前还没有关于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辅助治疗的研究,但由于患儿有肌张力障碍、运动障碍、发育障碍等,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及心理治疗等对促进患儿发育及预防并发症等十分重要。
治愈情况
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可于新生儿期发病,最大确诊年龄为43岁。
预后因素
早发现、早确诊和即时干预治疗或许有助于改善预后。
重症患者在儿童期有明显的死亡风险。
危害性
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可导致肌张力低下、运动障碍、发育障碍等,可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学习及生活。
由于肌张力低下,患儿可能发生严重的运动损伤,进一步影响正常活动。
患儿活动能力下降,需要反复住院治疗,有发生致命性感染的风险。
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为遗传病,有家族史者发病风险升高。
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病程长,需要家庭长期支持、照护,患儿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自责、自卑等不良情绪。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6个月以下患儿主张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患儿应当根据营养需要,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
对于进食较困难的患儿可考虑少量多次喂养,以确保其营养供应。部分患者需要通过置胃管或胃造瘘术改善进食。
运动管理
患儿肌张力低下,因此在抱起小儿时,应当注意防护,避免损伤。
根据小儿肌肉力量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加强防护,必要时在专业人士(如康复训练师等)指导下进行活动。
心理支持
患儿成长中需要监护人帮助其建立乐观的心态,如发现其自责、自卑等不良情绪,需要及时疏导。
预防
有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家族史者,在生育前建议进行遗传咨询。
孕期进行产前筛查,也有助于产前诊断。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