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检查

更多功能

胸腔镜检查
概述 检查流程 结果解读
通过胸壁打孔送入内镜,用于直接观察胸腔内结构,诊断和治疗胸部疾病
可引流胸腔积液,进行胸膜活检、实施胸膜固定术及其他复杂的微创胸外科手术,评估纵隔肿瘤或淋巴结病
可以辅助诊断及治疗胸膜及胸腔脏器良、恶性疾病
分为外科胸腔镜和内科胸腔镜
定义
胸腔镜通过建立人工气胸,经肋间隙打孔建立操作孔或观察孔,由胸腔镜镜头外接电视提供视野,在胸腔内完成包括一系列操作,用于直接观察胸腔内结构,诊断和治疗胸部疾病。
胸腔由胸廓与横膈围成,上界为胸廓上口,与颈部相连,下界以横膈与腹腔分隔。分为中部和左、右两部,中部被纵隔占据,左右部容纳肺、胸膜和胸膜腔。
分类
外科胸腔镜
外科胸腔镜应用广泛,一般使用硬质镜头,同时应用多种器械,包括抓嵌、剪刀、电钩、超声刀、结扎束、打结器、冲洗器、夹闭钳、钛夹钳和直线切割闭合器等。
外科胸腔镜手术用于诊断和治疗胸部(肺、纵隔、胸膜和胸壁)疾病,包括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术、全肺切除术、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术、纵隔肿瘤切除术、胸腺切除术、胸膜剥脱术、迷走神经切断术、交感神经切断术、食管切除术、心包开窗术、支气管胸膜瘘修补术等。
外科胸腔镜还可用于评估纵隔肿瘤或淋巴结病。
内科胸腔镜
内科胸腔镜检查属于诊断性胸腔镜,可选择硬镜或者软镜操作,多用来进行胸膜活检、诊治经无创方法不能确诊的胸腔积液、胸膜固定,胸腔积液引流等。
内科胸腔镜与外科胸腔镜相似,但其诊断和治疗作用有限,主要由呼吸科医生操作完成。
检查目的
通过胸腔镜检查,可以观察胸部(肺、纵隔、胸膜和胸壁)的结构,活检组织、引流胸腔积液、固定胸膜,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相关疾病。
评估胸部(肺、纵隔、胸膜和胸壁)的结构:可借助胸腔镜直接观察胸部各脏器结构。
壁胸膜活检:可使用内科胸腔镜对复发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膜活检。内科胸腔镜对恶性胸腔积液、结核、间皮瘤的诊断率高。
胸膜固定:可通过内科胸腔镜行化学性胸膜固定术,以治疗恶性或良性的复发性胸腔积液,最常用滑石粉。
外科手术:使用外科胸腔镜实施胸部(肺、纵隔、胸膜和胸壁)的手术 [9-10]
适用人群
胸腔镜检查适用于怀疑或确诊有胸膜、纵隔、食管、心、肺等器官病变的人群,有病因不明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
禁忌人群
一般情况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恶病质,高龄,不能耐受手术者。
肺功能严重下降,高碳酸血症、急性呼吸窘迫、气道肿块、既往肺切除或重度肺部疾病不能耐受单肺通气者。
心血管系统严重疾病患者:近3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者;近期内有严重的心绞痛反复发作者;全心衰竭伴心脏明显扩大,心功能四级以上者;有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者。
凝血机制障碍者。
年龄<6个月,体重<8kg的患儿。
各种原因所致气管、支气管严重畸形,无法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或单腔气管导管结合支气管封堵管插管者。
休克患者,经输液输血未能缓解者。
严重感染未控制者。
胸膜融合、广泛胸膜粘连,无法进入胸膜腔者。
不能仰卧或取卧位者。
不能耐受气胸状态者。
病态肥胖者。
检查风险
麻醉风险:胸腔镜检查属于有创医疗操作,多需要全身麻醉局部麻醉
过敏:对麻醉药物过敏,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呼吸、消化系统异常:全麻后可能会出现胃食管反流以及反流物误吸(误吸可能会造成窒息、吸入性肺炎)、呼吸道梗阻、通气量不足、低氧血症等。
心血管异常:全麻后可能会出现血压过高或过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麻醉药物中毒:局麻药在注射时误入血管,短时间内血液中局麻药物浓度过高,导致局麻药物中毒。
局麻时麻醉穿刺可能造成血肿或感染的风险。
出血。包括切口局部出血及术区内部出血。出血,尤其是大血管出血(如肺动脉、主动脉出血)可能污染胸腔镜而致视野模糊,必要时可能需要转为开胸以快速止血。
感染:不规范操作、引流管等增大了感染的风险,容易造成脓胸
持续漏气。
组织撕裂、肿瘤种植:建立操作孔时造成膈肌或器官撕裂,以及操作孔部位肿瘤种植。
疼痛:胸腔镜操作时可出现肋间神经受压和损伤,通常会缓解,但胸腔镜操作孔部位偶尔持续存在慢性疼痛。
参考价格
外科胸腔镜检查操作的费用一般在3000~5000,包括手术费、麻醉费、材料费、药品费、病理检查费等。
内科胸腔镜检查,由于耗材使用相对较少,费用大多在1000~2000元。
检查费用根据医院等级、耗材种类、麻醉操作的不同有所差别。一般属于医保报销范围内的检查项目。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