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外耳结核极为罕见,多由面部皮肤结核蔓延而来。
结核性中耳乳突炎多继发于其他结核病变,主要是肺结核,但也可由腺样体结核或骨、关节结核及颈淋巴结核等播散所致。病原菌可循咽鼓管侵入中耳,或经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传入中耳及乳突。本病较多见于婴幼儿。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传染科、儿科
临床症状
耳内阻塞感、耳鸣、流脓、耳聋、鼓膜多发性穿孔等。
危害
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病原学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涂片、特异性抗体测定、分子生物学检查等)耳部专科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片、CT)、病理组织学检查等。
诊断
根据病史,耳聋、鼓膜多发性穿孔等临床表现,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X线片、CT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等诊断。
治疗原则
早期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
饮食建议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
典型症状
初起时大多数患者常无自觉症状。以后可突发耳内阻塞感或耳鸣,流脓,脓液稀薄、呈水样或乳白稍带黄色,并有臭味,无疼痛感。如为混合感染,可有红、肿、热、痛表现。耳聋出现较早,迅速加重,初为
传导性聋,听阈常为50~60 dB HL,如病变侵及内耳,则表现为混合性或
感音神经性聋。鼓膜的典型病损为多发性穿孔,常迅速融合成为单个大穿孔,边缘可达鼓沟。鼓室黏膜苍白水肿,鼓室内可有大量粉红色或苍白色肉芽组织形成。如面神经管及迷路骨质有破坏,则出现面瘫及眩晕。乳突外侧骨壁破坏并向耳后穿破可形成多发性
耳后瘘管。耳周淋巴结常肿大,无痛。
诊断依据
1.病史有结核病史。2.临床表现突发耳内阻塞感或耳鸣,流脓,脓液稀薄、呈水样或乳白稍带黄色,并有臭味,无疼痛感。如为混合感染,可有红、肿、热、痛表现。耳聋出现较早,迅速加重,初为传导性聋,听阈常为50~60 dB HL,如病变侵及内耳,则表现为混合性或感音神经性聋。鼓膜的典型病损为多发性穿孔。鼓室黏膜苍白水肿,鼓室内可有大量粉红色或苍白色肉芽组织形成。如面神经管及迷路骨质有破坏,则出现面瘫及眩晕。乳突外侧骨壁破坏并向耳后穿破可形成多发性耳后瘘管。耳周淋巴结常肿大,无痛。3.辅助检查(1)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2)乳突X线片或颞骨CT:显示乳突气房模糊,并有死骨形成。(3)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耳结核的主要诊断依据。
治疗方针
早期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治疗。酌情施行乳突手术清除病灶,或面神经减压术,
鼓室成形术等。
放化疗
给予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中耳乳突结核如有死骨形成、
耳后瘘管或局部引流不畅,在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时,应施行乳突手术以清除病灶;并发面瘫者,需行面神经减压术,鼓室成形术宜待次期进行。
其他治疗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对症处理。
预后情况
经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日常护理
1.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2.生活要有规律,保证足够睡眠。3.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勿自行增减或停用药物。
饮食调理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