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导致
表现为耳部疱疹、耳痛、耳鸣、眩晕、味觉障碍等
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
带状疱疹呈自限性,预后一般良好
定义
耳带状疱疹是带状疱疹的特殊表现之一,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主要表现为耳道或鼓膜疱疹。当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时,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发病情况
耳带状疱疹散发性流行,多见于成人,绝大多数为50岁以上或患有慢性疾病及免疫缺陷者。
致病原因
耳带状疱疹主要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
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但传染性相对较小,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直接接触
疱疹液或其污染的用具也可能传播,免疫力较低如
肿瘤患者、艾滋病等患者为易感人群。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可以诱发上述病因,引起疾病发作或加重。
既往感染过水痘。
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如艾滋病等。
当某些因素如疲劳、严重感染、恶性肿瘤、使用免疫抑制剂(如
环磷酰胺、
环孢素)等,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也可能诱发耳带状疱疹。
发病机制
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原发感染(水痘)后,部分病毒可长期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的感觉神经节。
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恶性肿瘤、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潜伏的病毒被激活,经感觉神经纤维轴索下行至皮肤,在其支配的皮肤区域增殖,引起带状疱疹。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
神经痛。
主要症状
耳带状疱疹可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耳部疱疹、耳痛、听觉前庭功能障碍、
周围性面瘫等。
耳部疱疹
主要表现为耳部周围区域出现簇集性小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水疱外周可见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
耳痛
带状疱疹常伴有
神经痛,耳带状疱疹可出现耳内和(或)耳周疼痛,但疼痛多在皮肤黏膜病损完全消退后1个月内消失。
听觉前庭功能障碍
主要包括听力受损和眩晕等。
听力受损主要表现为耳鸣、耳聋等,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周围性面瘫
主要表现为单侧额纹消失或变浅,不能皱眉,眼睑不能闭合,眼裂大,流泪,单侧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向健侧牵引,鼓腮、吹口哨时漏气,
味觉障碍等症状。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在起病初期可有全身不适,低热,头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并发症
病毒性脑膜炎
脑神经或颈神经节被病毒侵犯后如向上蔓延,可产生病毒性脑膜脑炎。
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惊厥等症状。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带状疱疹较常见的并发症,其疼痛源于感觉神经的损伤,可表现为间歇痛、慢性痛或自发痛。
耳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概率较高,疼痛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就医科室
皮肤科
耳部周围区域出现簇集性小水疱、耳痛,同时伴有耳鸣、耳聋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神经内科
出现单侧额纹消失或变浅,不能皱眉,眼睑不能闭合,眼裂大,流泪,单侧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向健侧牵引,鼓腮、吹口哨时漏气,
味觉障碍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
急诊科
出现剧烈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建议穿着宽松衣物就诊,方便全身体格检查。
可记录病情发展变化及特点,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耳部周围区域是否出现簇集性小水疱?
耳部是否出现疼痛?
是否出现耳鸣、耳聋、眩晕、恶心、呕吐等不适?
是否出现单侧额纹消失或变浅,不能皱眉,眼睑不能闭合,眼裂大,流泪,单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向健侧牵引,鼓腮、吹口哨时漏气,味觉障碍等症状?
起病初期是否有全身不适、低热、头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病史清单
既往是否感染过水痘?
是否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如艾滋病等?
近期是否过度劳累?
近期是否有呼吸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尿路感染等严重感染病史?
是否有恶性肿瘤疾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IV抗体、病原学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营养神经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可以诊断耳带状疱疹。
病史
以下并非疾病诊断必需,但若有以下病史,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既往感染过水痘。
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如艾滋病等。
近期过度劳累,休息较差。
近期有呼吸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尿路感染等严重感染病史。
有恶性肿瘤疾病史。
临床表现
出现耳痛和耳部疱疹等特征性表现,还可伴有听觉前庭功能障碍、
周围性面瘫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主要了解患者有无发生血液系统异常。
当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时,提示出现感染等情况,有助于了解引起疾病的诱发因素。
HIV抗体
主要了解患者是否患有艾滋病。
当HIV抗体阳性时通常考虑患者患有艾滋病,对判断疾病诱因有一定价值。
病原学检查
若实验结果阳性或检测到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对疾病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检查可用于了解患者有无其他耳部疾病。
通过磁共振检查可排除面神经及内听道
肿瘤、中耳炎或者中耳乳突胆脂瘤等原因造成周围性面瘫,对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其他检查
面神经电图和
肌电图检查主要用于了解患者面瘫的程度。
根据神经电图和肌电图检查的结果,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鉴别诊断
耳带状疱疹一般需要
外耳道炎、贝尔面瘫、
梅尼埃病等疾病相鉴别。
外耳道炎
相似点:两者均可表现为耳痛、耳鸣。
不同点:外耳道炎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治疗上以抗感染为主;而耳带状疱疹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治疗上以抗病毒治疗为主。
贝尔面瘫
相似点:两者均可能出现口角歪斜、闭眼障碍、味觉异常、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浅或者消失,睑裂变大等面瘫表现。
不同点:贝尔面瘫通常为急性起病,多数在3天左右临床表现明显,不伴有耳痛、耳部疱疹等临床表现;而耳带状疱疹不但出现面瘫等症状,还可伴有严重的耳痛和外耳疱疹等表现。
梅尼埃病
相似点:两者均可表现眩晕、听力障碍、耳鸣等症状。
不同点:梅尼埃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
旋转性眩晕、听力障碍、耳鸣和(或)耳胀满感,但无外耳疱疹等表现。
治疗目的:缓解急性期疼痛,控制
皮疹的发展,缩短病程,防止后遗
神经痛等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等。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补充营养和水分,避免摄入辛辣刺激等食物。
避免抓挠患处,以免水疱破裂,引起继发性感染。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系统治疗
抗病毒药物
通常在发疹后48~72小时内开始抗病毒治疗,一般早期、足量抗病毒治疗,特别是50岁以上患者,有利于减轻神经痛,缩短病程。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口渴等;长期口服可能出现关节疼痛、头痛、眩晕等表现。
止痛药物
适用于急性期疼痛的患者。
双氯芬酸钠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肝功能损害等,对本品过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围手术期、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严重的肝、肾和心脏功能衰竭、妊娠后三个月者禁用。
阿米替林可能出现多汗、口干、视物模糊、
排尿困难、嗜睡、体位性低血压、骨髓抑制、中毒性肝损害等不良反应,对于严重心脏病、近期有心肌梗死发作史、癫痫、
青光眼、
尿潴留、甲状腺功能亢进、肝功能损害、三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糖皮质激素
早期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过程,缩短急性期
疱疹相关性疼痛的病程。
长期应用可出现感染、骨质疏松、药物性糖尿病等副作用,少数病例还可能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需加强监测,及时处理。
营养神经药物
常用药物有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
可以促进受损神经恢复,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对本品过敏史禁用。口服维生素B1过量可能出现头痛、疲倦、烦躁、腹泻等不良反应;口服维生素B12可能出现
低钾血症、
高尿酸血症等不良反应。
局部治疗
治疗原则上以抗病毒、干燥、消炎为主。
疱液未破时可外用
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疱疹破溃后可酌情用3%硼酸溶液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外用0.5%新霉素软膏或2%
莫匹罗星软膏。
物理治疗
主要包括紫外线、红外线等局部照射,可促进水疱干涸结痂,缓解疼痛。
治疗前应清洁照射部位,非照射部位应使用遮光布遮挡。治疗过程中应佩戴专用的防护眼镜,在治疗中应闭上双眼,用双层纱布遮盖眼睛,避免直射眼睛;在照射过程中尽量不要改变体位。
治愈情况
耳带状疱疹呈自限性,可以治愈,预后一般良好,部分病情较重者可能会遗留永久性面瘫和感音神经性耳聋。
预后因素
耳带状疱疹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因素可能导致预后不良。
高龄、免疫力较差或有免疫缺陷性疾病。
生活方式不佳,如长期吸烟、饮酒、熬夜等。
身体素质较差,反复出现呼吸系统感染、尿路感染等。
疾病诊断或者治疗不够及时,导致病情迁延,出现严重并发症。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避免摄入辛辣刺激、煎烤油炸等食物。
补充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高维生素(如新鲜蔬菜、水果)、易消化等食物。
生活管理
保证充足休息与睡眠,保持室内环境舒适,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
患者需穿宽松棉质的衣裤,减轻摩擦;健侧卧位,勿搔抓水疱,避免水疱破裂及创面继发感染;水疱破溃、渗出时,及时更换患者的衣物和床单。
患者急性发热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轻体力活动,适当锻炼。
心理支持
建议患者家属帮助患者建立信心,鼓励患者以恰当的方式消除负面情绪,使患者情绪稳定心情舒畅,积极配合参与治疗。
病情监测
监测皮损变化情况,包括有无新发水疱或破溃、创面渗液情况。
注意观察其神志、听力、视力、进食情况,预防
病毒性脑膜炎的发生。
密切观察外用药物后皮肤反应;药物治疗可能导致血糖、肝肾功能等异常升高,监测相关指标,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对症处理。
随诊复查
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定期复诊可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早对症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需根据医嘱定期复诊,复诊周期一般为1~2周。
复查时可能需要做血常规、血生化、病原学检查等相关检查。
预防
耳带状疱疹通过以下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行为等有助于预防疾病、降低发病风险。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适量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染。
避免人员聚集,至公共场合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高龄、恶性肿瘤、艾滋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免疫力或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可注射
带状疱疹疫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