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脏发生病变时,体内相应的生化水平会发生变化,故心脏生物化学标志物的实验室诊断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评估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危险性分类和预后估计有较好的价值。常见的心脏疾病有冠心病、
心力衰竭、心绞痛等。
1.冠心病
冠心病引发的心肌梗死发生1周内白细胞可增至(10~20)×10
9/L,
中性粒细胞多在75%~90%,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可持续1~3周,能较准确地反映坏死组织被吸收的过程。血清
肌酸激酶在起病6小时内增高,24小时内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二者均升高。
尿
肌红蛋白在梗死发生后5~40小时开始排泄。血清肌红蛋白的升高出现时间较肌钙蛋白的出现时间略早,多数24小时即恢复正常。
2.心力衰竭
(1)利钠肽类包括心钠肽、脑钠肽分泌增加。其增高程度与心力衰竭的程度成正相关。
(2)心力衰竭状态下,循环中的心钠肽和脑钠肽降解很快,生理效应明显减弱。
(3)精氨酸加压素释放增多,长久精氨酸加压素升高负面效应使心力衰竭进一步恶化。
3.心绞痛
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