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疾病实验检测项目主要包括血清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
肌酸激酶(CK)、血清
乳酸脱氢酶(LD)、
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脑钠尿肽(NT-proBNP)等。心脏疾病实验检测对冠心病、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1)检查前准备 试剂Ⅰ:Tris缓冲液、L-门冬氨酸、NADH、
苹果酸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混合液;试剂Ⅱ:12mmol/Lα-酮戊二酸;待测标本:患者血清或质控血清。
(2)操作步骤 ①取血清lOOμL,加试剂Ⅰ1000μL,混匀,37℃±0.1℃温育5分钟;②加入试剂ⅡlOOμL,再混匀,启动AST催化反应;③在波长340nm,比色杯光径1.Ocm,延滞期30秒,连续监测吸光度下降速率约60秒,求出线性反应期吸光度下降速率;④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测出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
血清40μL,加37℃预温的工作液1.OmL,37℃保温2分钟,立即吸入生化分析仪,测出血清肌酸激酶活性。
3.血清乳酸脱氢酶(速率法)
血清50μL,加37℃预温底物应用液1.0mL,立即吸入自动分析仪测出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
肌红蛋白致敏胶乳颗粒是大小均一的聚苯丙烯乳胶颗粒悬液,颗粒表面包被有兔抗人肌红蛋白抗体,样本中的肌红蛋白与胶乳颗粒表面的抗体结合后,使相邻的胶乳颗粒彼此交联,发生凝集反应产生浊度。该浊度与样本中的肌红蛋白浓度呈正比,在570nm处测定吸光度,可计算样本中的肌红蛋白浓度。
5.肌钙蛋白I(化学发光法)
采用两步法对待测样品中肌钙蛋白进行定量检测。第一步,将样本和肌钙蛋白-I抗体包被的顺磁性微粒子混合起来。样本中的心肌肌钙蛋白-I抗体包被的微粒子相结合。孵育并冲洗后进入第二步,添加吖啶酯标记的肌钙蛋白-I抗体结合物。再次孵育并冲洗后,将预激发液和激发液加入到反应混合物中。测量产生的化学发光反应,以相对发光单位(RLUs)表示。样本中肌钙蛋白含量与仪器光学系统检测到的RLUs值成正比。根据已知浓度的肌钙蛋白-I校准品生成一条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读取肌钙蛋白-I的浓度。
6.氨基末端脑钠尿肽(荧光免疫法)
一步夹心免疫法结合终点法荧光检测(ELFA)。固相管(SPR?)作为固相和加样器。试剂为即用型,预先分注到密封的试剂条中。所有测定步骤均由仪器自动完成。样品转移到含
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NT-proBNP抗体(结合物)的小孔中。样品/结合物混合物在SPR中多次循环进出,使抗原与固定在SPR内壁和结合物上的免疫球蛋白相结合从而形成夹心。通过洗涤步骤,去除未结合部分。然后进行两次检测。在每一次检测中,底物(4-甲基伞形酮磷酸酯)在SPR中进出循环。结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水解成可在450nm下测定其荧光的荧光产物(4-甲基伞形酮)。荧光强度与样品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成正比。检测结束后,仪器根据两个检测步骤对应的两条定标曲线,通过荧光阈值确定每个样品所用的定标曲线,自动计算结果。
15~40U/L。
(1)男:15~105U/L。
(2)女:10~80U/L。
109~245U/L。
4.血清肌红蛋白
12~75ng/mL。
5.肌钙蛋白I(化学发光法)
<0.03μg/L。
6.氨基末端脑钠尿肽(荧光免疫法)
75岁:450pg/L。
活性增高常见于心肌梗死、急、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变、心肌炎、心肌梗塞、
肾炎、
胆管炎、
皮肌炎、胰腺炎等病症。减低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血清CK肌酸激酶主要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疗也具有一定意义。
(1)生理性增高 ①运动后可导致CK明显增高,且运动越剧烈、时间越长,CK升高越明显;②分娩者和新生儿血清CK活性高于正常值;③一些治疗和诊断措施,如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电休克、
放射治疗、心脏按压、
心导管检查、泌尿系检查等,可使血清CK活性增高;④男性肌肉容量大,血清CK活性较女性高;⑤口服某些药物,如
氯贝丁酯,可使血清CK活性增高。
(2)病理性增高 心肌梗死、
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营养不良、
心包炎、脑血管意外等。
活性增高主要见于心肌梗死、肝炎、恶性肿瘤、肺梗塞、白血病、
溶血性贫血、肾脏疾病、
进行性肌萎缩等。
测定血清中的Mb是早期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从胸痛发作后12小时取血,血清Mb就出现升高,此时CK和AST正常。发病24小时达高峰。心脏外科手术病人血清肌红蛋白升高,可以作为判断心肌损伤程度及愈合情况的一个重要客观指标。增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骨骼肌和神经肌肉病、肾衰、肌肉注射等。还可见于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损伤、
心源性休克、出血性休克、
肌营养不良症。
5.肌钙蛋白I(cTnI)
cTnI是一个十分敏感和特异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标志物。心肌内cTnI很丰富,心肌损伤后4~6小时释放入血,达到诊断决定值。
心肌缺血症状发作后14~36小时到达高峰,高峰时间与血中CK、CK-MB相似。5~10天后恢复到正常参考范围内。在7天后,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超过LD1/LD2。
6.氨基末端脑钠尿肽(NT-proBNP)
血清(浆)BNP及NT-proBNP水平是预测
心力衰竭发生危险性及诊断心力衰竭的单个较佳的标志物。可用于急性状态下对那些心力衰竭体征和症状不典型患者或非急性情况下对那些有疑似心力衰竭体征和症状的患者进行心力衰竭排除或确认。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血中BNP及NT-proBNP水平增加;当心力衰竭通过治疗得到控制时,血中BNP及NT-proBNP水平下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