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是指通过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对血液、体液中的分子标志物或生物大分子进行检测来进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诊断。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可使患者尽早接受有效而适当的治疗,从而改善预后,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1.免疫法
免疫法检测转录因子是用核酸粘附液将预制的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包被于酶联孔中,与样品反应后进行免疫反应显色反应,即可检测该转录因子活性。此技术过程简便、无需特殊仪器、无放射性污染、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可用于检测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转录因子如Nkx2.5等。
2.聚合酶链式反应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可进行体外酶促反应,合成特异DNA片段,是最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通过提取纯化DNA、配置反应体系、PCR扩增、产物凝胶电泳等步骤可检测样品内是否有目的基因的存在。可用于检测与心脏畸形如法洛四联症、房间隔缺酸、
室间隔缺损等相关的GATA-4基因、GAT-5基因等。
3.DNA甲基化检测
提取患者DNA,并通过限制性内切酶法、亚硫酸盐处理法或DNA芯片技术等进行相关基因序列的甲基化水平检测,可进行疾病诊断并了解疾病进程。常见的有针对
动脉粥样硬化和原发性高血压病等疾病的检测。
4.miRNA检测
miRNA检测的常见方法有:miRNA芯片、高通量测序(Illina/Solexa) 、Northern blot法和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法等。常见的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miRNA检测。
5.基因突变检测
提取患者基因组DNA,应用体外基因扩增和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等技术,同正常对照组进行心血管疾病相关基因位点的比较,如存在差异即可认为有异常。PCR-SSCP可不测序检测基因突变,结合电泳等其他方法或对DNA长度进行限制可极大提升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可进行高通量检测。常见的有针对先天性长QT综合征相关的KCNQ1、KC-NH2、SCN5A等基因的检测。
6.致病基因DNA测序
通过提取患者DNA,并通过基因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同人类基因组序列数据库或正常序列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此方法复杂,无法在一般的临床实验室进行,多用于实验室研究,临床检测可委托相关公司或研究机构。常见的有遗传性高血压的基因诊断。
7.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指基因组水平上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心血管疾病多为多基因疾病,可通过SNP检测分析基因型间差异,研究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或同人类基因组序列多态性数据库进行比较,选择相应位点同家系中其他成员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其遗传度及易患性。常见的有针对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PKP-2、DSP、TGFB-3等基因进行SNP检测。
由于心血管疾病多为多基因疾病,因此针对单个基因的分子诊断往往无法确诊,或仅提示有发病风险或疾病程度较轻,需要多基因位点的分析可明确诊断。由于PCR、免疫法等方法简便快捷,临床可帮助快速诊断,从而使患者尽快获得有效的治疗,改善预后,同时也可对预防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